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者序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一直以来,对于好学上进的年轻人,我都持鼓励与支持的态度。毕竟,很多人在工作后,除专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外,大都忙于具体事务,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少之又少。殊不知学习是最不能被忽略和放弃的。因为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多种难题,唯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见识、拓宽眼界,提升解决难题的能力。

作者的单位与我工作的河南大学颇有缘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办医办学的始点是在河南大学,1931年医院名称为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大学的分拆合并,医院名称也几经变更,最终归于郑州大学,此缘一也!作者硕士就读于厦门大学,彼时我的好友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正声名鹊起,如日中天,作者在学校也旁听过易老师讲课,此缘二也!作者颇喜欢历史,还立志于在中国近代史方面多作研究,且一直笔耕不辍,常写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读书心得,此缘三也!有此三缘,无形之中,距离近矣!

毋庸讳言,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占据着重要、强势的地位,严父慈母的形象也符合大多数国人的想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弱化,学校教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恰恰是当前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焦虑”也大都由此而生。

须知,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不只是孩子物质生活的承担者,也是孩子成长成才的领路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常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应当承认,现代家庭教育中,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孩子也更愿意多与母亲交流,这一方面显示出了母亲的伟大,另一方面则显出了父亲角色的尴尬,主要表现为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偶尔陪伴,又常常缺位,与孩子的沟通大多是简单的简短的。本书恰恰是从一个普通父亲的视角出发,记录他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对于教育孩子而言,应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作者的这本书由100封写给孩子的书信组成,内容多从与孩子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入手,且每一封都有一个主题,或曰做人做事,或曰学习自律等。本书稿由作者坚持了两年时间完成,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也殊为不易。对于当下教育孩子多有不安的家长而言,珍惜当下,珍惜每一个陪伴孩子的瞬间,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一起成长,尤为重要。广大家长与作者应有许多可以共情共通的地方,此书确实值得一读,故特推荐之。

人生都是万事开头难,写作尤如此!希望作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坚持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m/EQMm0VqdIr6hTjQs92A3rrOkkr950dcXLlX1O8YSf883W77cEiEa1qfgqs9S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