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孩子: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当时我和你们的妈妈还讨论要不要带你们去电影院观看。后来,还是被妈妈否定了,她觉得这部片子还不适合你们3—6岁的儿童观看,等你们年龄再大一些,爸爸妈妈陪同你们一起观看这部电影。
虽然没有去观影,爸爸还是想把影片的内容分享给你们。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讲了一个叛逆小孩的故事,他不被期待、不被理解,人们对他充满了偏见。愈是这样,哪吒的逆反心理就越重,就更加叛逆,总想用离经叛道的荒诞行为引起人们的关注,掩盖内心的孤独。
影片内容非常诙谐幽默,用现代语言的对白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神话中的这些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比如,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不再是一副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儿模样,而是胖嘟嘟的,特别可爱,会因喝酒耽误事情的那种。影片将人生中的大道理用特别诙谐的语言讲出来,在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有不一样的深刻思考。
影片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现实中,一个人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偏见确实很难改变,这与个人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工作实践、文化环境乃至地域差异都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爸爸认为偏见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个人的无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从事情本身出发,更没有换位思考,从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比如,影片中的哪吒被人认为是一个坏孩子,他做的所有事情都被设定为是恶意的、不好的,远离他是最安全的方法。这和现实中我们对某些不喜欢的人敬而远之的做法何其相似。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去思考、去改变,反倒是不断通过类似的正确信息,持续地来强化这种观点。
在成长中,你们要逐渐摒弃只有好与坏、黑与白的这种简单二分法,不然就会像影片中人们充满偏见地认为哪吒不好一样。将来爸爸会告诉你们,好与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这当中有大量的灰色地带存在,更多的时候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就像常说的“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那样,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都有为非作歹的可能。因此,对社会而言,要用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防止个人作恶;对个人而言,要用理性战胜偏执,用善良战胜邪恶,用学习战胜无知,防止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也让我们在哪吒身上看到了打破这种偏见的可能性。
爸爸认为,解决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理性看待世上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身先前错误的认知,打破偏见的牢笼。
孩子,学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此过程中,你们可能会形成正确认知,也有可能会形成错误认知。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三国人物曹操,他励精图治,统一了北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然而人们却深受小说《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观点的影响。几百年来,“仁义”的刘玄德与“奸诈”的曹孟德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直都是大众心中“成型”的直觉印象,至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不是那样,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偏见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何等根深蒂固的存在。
爸爸妈妈要帮你们做的就是:在你们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帮你们鉴别、筛选出正确的知识,灌输到你们的大脑当中;把错误的知识摒弃掉,免得毒害你们的小脑袋。
正确认知能让你们看待事物客观理性,内心变得强大自信,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能让你们在遭遇挫折时,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从别人身上找理由。要知道,“这件事都怪别人”是一句极不负责任和充满了负能量的话,你们要坚决地把它从你们的生活中剔除掉。
错误认知则会让人变得狭隘固执,对人和事充满偏见。比如,相信人生病了不吃药就可以痊愈之类的“伪科学”,遵守规则是“笨人”才做的事情等。这些错误认知,会误导人们,给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进而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人之所以要摒弃错误认知,是因为它会深深影响个人的思维,让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变得片面、狭隘。成语“南辕北辙”很好地说明了,即使是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人的观念一旦错位,人生的方向就不可能正确,甚至会出现越努力越糟糕的情况。
当然,很多人在面对自己的不足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愿意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喜欢文过饰非、推诿塞责。正如很多人照镜子时,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一样,即使自己脸上有一颗痣,也愿意把它叫作“美人痣”,觉得怎么看都很漂亮。用成语“自欺欺人”来形容这种现象,真是恰当极了。自欺还有一个不好的后果,就是伪善。《论语》中说:“乡愿,德之贼也。”说的就是伪善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等你们长大后,爸爸再和你们讨论伪善的话题。
孩子,认识到偏见需要正确的人生观,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打破个人偏见更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足够宽广的胸怀,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就是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从自身找原因,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执念,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事物,才能搬开偏见这座大山,开启智慧的人生之路。
爱你们的爸爸
2020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