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延安精神

热点聚焦

2023年1月7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践行延安精神”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弘扬延安精神各项工作,让延安精神在新征程上更加熠熠生辉。

20世纪30年代,一本《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向世界全面、真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奋斗的红色故事。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抵达充满生机的陕北之后,发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叹。回望历史,“到延安去”之所以会成为一代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是因为那里有指引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宝塔。从瓦窑堡会议到洛川会议,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迎来了胜利,赢得了人心。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探索根据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熔铸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国家发展,用延安精神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以昂扬姿态奋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精准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在瞻仰过程中,总书记强调,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站在一个个革命旧址、一孔孔窑洞前,我们读到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面对发黄的相片和斑驳的桌椅,我们读到的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涵;翻开一本本书、一页页笔记,我们读到的是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延安精神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技法点拨

这是一道隐性的“三元”概念作文题。显性的“三元”概念作文题,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本手、妙手、俗手”,考生的立意应当综合三个概念。本题很容易忽视其中的某个概念,立意时切记把握“延安精神”“新征程”“永远读不完的书”这3个概念来综合立意。

“三元”概念作文题是近两年模拟考试及高考的热点,考生备考该类作文题,不仅要读懂题目涉及的3个概念,还要学会巧妙综合3个概念。一般来说,3个概念的综合往往是以其中的两个概念为主,在此基础上关联第3个概念,比如上文提到的2022年新高考Ⅰ卷,立意时应以“本手、妙手”为主,再关联“俗手”。关于此材料,我们可以将主题确定为:脚踏实地,守正出新;基础不牢,弄巧成拙。本题的3个概念,立意应当以“延安精神”“永远读不完的书”为主,再关联“新征程”,我们可以将主题确定为:延安精神永流传,新征程上放光芒。在题旨的基础上,可以参考以下立意角度:

角度一 延安精神必将永放光芒

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文物、一页页泛黄的历史文献,每年向数百万来到延安的参观者,讲述着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从历史走进现实,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必将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角度二 不断读出延安精神的要义

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都坚如磐石。我们不断读出延安精神的新内涵,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成果,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的精神体现。

角度三 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

延安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不仅可以在革命建设年代激励人心、砥砺斗志,也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锤炼党性、凝聚力量,成为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剂,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角度四 不断传承并发扬延安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延安精神不仅仅具有历史的意义,其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的载体在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延安精神不断地再创造、再升华,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坚定自信,把握主动,创造出属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角度五 延安精神淬炼着我们的灵魂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精心培育和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用延安精神不断淬炼自己的灵魂。

标杆作文一

立意角度 延安精神必将永放光芒

精神宝塔,永放光芒

颜丝丝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任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我们仍循着光的方向汇聚到宝塔之下。过去,先人把延安精神谱写成永恒的华章;现在,后人欲从华章中窥其精神本色以行人生之路。

君可从革命旧址、延安窑洞中读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否?君可从发黄相片、斑驳桌椅上读出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之精神内涵否?诚然,随着时代进程的推进,我们不再身处之前一样艰苦的环境,但宝塔光辉穿越时空,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示。

十三载峥嵘岁月,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1941年,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把戈壁变成良田,延安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即使面对国民党的封锁,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情况下,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一身身铮铮铁骨。从《实践论》到《矛盾论》,延安是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当时的领导者,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用着简陋的木桌,但正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证明了延安的窑洞里也有马列主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则神不强。”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开拓新征程的今天,延安精神更加熠熠生辉。且看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与名,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不忘初心,他只说:“党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再看黄文秀,她以艰苦奋斗、奋进新时代之决心,毕业之后毅然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将青春热血献给人民。还有杰出青年宋征宇,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勇攀高峰,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屡立战功。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映照着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新考验,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忘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要坚守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更要承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责任。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当今时代,我们定能迎来“放眼昆仑绝顶来”的美好明天。

纵观历史长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进路,我们将继续在延安精神的光辉下勇往直前。

名师点评

古人作文,讲求“凤头、猪肚、豹尾”,用此方法应对高考作文,亦是妙法。文章以贺敬之先生的诗行开篇,并巧妙将延安精神形象化,真切生动;主体部分结合材料点亮题旨,内容丰富且精彩;结尾点题升华,耐人回味。这些写法都符合高考作文“题意、结构、丰富、文采、深刻”等方面的评分要求。

标杆作文二

立意角度 不断读出延安精神的要义

延安精神,且读且新

李想

“书犹药也”,延安精神更是济世良方,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且读且新,永远把握着时代的强劲脉搏。

革命旧址前,我们感叹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气魄。

一把把轻快的锄头垦出血染般的高粱遮住天,一双双灵巧的手砌出清冽的水井润着田。党员从几十人升至百万人,武器由镰锄变成枪弹,无一不向天下昭告着我党、我军从黄土中萌芽、在狂风中搏击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而时代的接力棒由延安传至今天,我们于革命旧址前,再读延安精神,明白了纵使凄风苦雨,也要劈波斩浪,踏歌而行。于是,有了“天问”探火,“蛟龙”下海,激荡人心,使人奋楫笃行。

老物件旁,我们领悟先辈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人格魅力。

一张张发黄的相片在黑暗中发光发热,一张张斑驳的桌椅在暖阳下展现新生。在延安时期,宝塔之光吸引数万名知识分子勇毅入党。实事求是,我党将根深植于实践,从瓦窑堡会议到洛川会议,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抗日救国的大旗始终扛于肩上。开拓创新,从《实践论》《矛盾论》到《论持久战》,始终以先进的理论指导革命并不断创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新征程上,我国人民赓续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能源危机下实现能源创新,科技封锁下勇争中国创造。作为新征程上无尽的精神源泉,延安精神带来了新时代下的次次“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籍笔记中,我们品味先辈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

品先贤文章,字上春秋,字间风云,如在耳畔。“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流露出人们对未来笑语满人间的殷切期望。一杆竹竿挑社稷,一座灯塔守河山,先辈以步履丈量祖国大地,以殷殷寸心关怀着万万人民。正是这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光亮成就“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而如今,伴随着精准脱贫改变千家万户,小康社会成为现实,这些无一不在书写着延安精神的过往与将来。

延安精神于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历久弥新。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不同领域、不同方位、不同时间,展现出永恒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华儿女永葆革命精神之魂的力量根基。延安精神且读且新,光耀千秋。

名师点评

文章标题和开篇直接切入延安精神“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凸显论点的生动鲜明。主体部分结构井然,每个段落又将引导句单独成段,且三句形成铺排的气势,思路更显清晰,感染力更强。首尾呼应,点题升华,使得全文收放自如。细观文笔,长短句结合,名句自然嵌入,不仅行文有序,画面感强,还折射出思想的光芒,文采斐然。

标杆作文三

立意角度 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

承延安风骨,记亘古初心——写给革命圣地延安的一封信

徐晶晶

敬爱的革命圣地延安:

您好!

又是一年冬,穿越血与火的历史风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距离延安精神的提出已经过去80多年。伟大的思想在您怀中孕育,历史的飞跃在您背上实现。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使中华儿女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您的精神之光,照耀华夏,彪炳千秋。

十三年峥嵘岁月,十三年栉风沐雨。您用一孔孔窑洞,庇护了广大军民。面对敌人的围剿,是您的坚毅,给予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的决心。老一辈革命家在您炽热的土地上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您是新中国的摇篮延安,是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窑洞里暗淡的灯光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的光辉著作。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面对发黄的相片和斑驳的桌椅,我不禁眼含热泪。

风雨征程,盛世华章。您威严而伟大,始终警醒世人,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您的初心,纯粹且坚毅,值得代代传颂。如今的中国早已日新月异,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的期盼,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您那丰厚的精神内涵。我们一直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奋勇向前。抗击新冠病毒那段时间,您的精神曾化作雷神山的神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又一批医疗支援队,就像当年无数青年志士奔赴宝塔之下。

我不断在读您。站在历史新方位,更要主动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让信仰的坐标永驻心间。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我们要自觉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激励斗志。14亿中国人民心连心,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您如天边不朽的红星,照亮中国大地,带领中国人民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定会继承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持不懈以延安精神武装自己,让凝聚延安精神的党旗永远在中华大地上高高飘扬。

如今,国家富强,人民安康,探月工程等重大项目的不断突破,更是展现出中国由富到强的铿锵步伐。让我们承延安风骨,博天地之道。千帆阅尽,万木皆春。愿您的精神永不磨灭,垂世不朽!

此致

敬礼

一个景仰者
2023年1月20日

名师点评

该文巧用文体,以一个景仰者写给延安革命圣地的一封信的体裁行文,便于倾诉,长于抒情。标题切题别致,赏心悦目;主体部分的情志抒发都在引导句的统领下,条分缕析,步步为营;结尾前瞻未来,彰显精神的不朽,思想丰富深刻。

标杆作文四

立意角度 不断传承并发扬延安精神

传承延安精神,发扬铸造未来

应粟羽

人在不断传承历史文明中逐渐变得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来时路才可奋进新时代。延安精神作为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值得吾辈青少年不断学习与领悟。同时,我们亦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延安精神,书写属于我们时代的华章。

传承延安精神,接过革命先辈的红色火炬。青少年作为社会中一股富有青春朝气的力量,应当博学笃志,努力用进步的思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延安十三载峥嵘岁月中,千千万万名青年战士为革命思想所激励,在生产、抗战、文艺等方面大放异彩,展现了旧社会所缺失的青春气息,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革命激情,点亮了青春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等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是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灯塔,照亮你我,照亮新征程。

发扬延安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以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决当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和“农村包围城市”思想,都是对前人理论的修正和创新。今日吾辈,继承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不断阅读延安精神这本书,结合时代不断解读出新的内涵。

如今,中国已进入了新时代,人民迈上了新征程。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考验,我们愈发需要延安精神的指引。当今生活“内卷”加剧,很多人身上压力倍增,于是乎,“躺平”成了共识,“佛系”成了主义,一些青少年或被现实的困难压垮而一蹶不振,或沉迷于网络而惝恍迷离。笔者以为,学校要有意识地将延安精神教育融入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须知,青少年要想拥有不悔的人生,在生活上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学业上应当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在未来理想上应当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书写未来之华章的责任在我也在你。热切盼望,吾辈青少年都能时常捧起延安精神这本“永远都读不完的书”,认清方向。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靠自己的打拼开辟新的天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名师点评

文章标题融合了“三元”概念作文中的三个概念,行文铿锵有力,语言畅达,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佳作。作者善于运用层进式和正反对照的方法来搭建自己的逻辑体系,特别是在议论时所发表的见解主张,凸显创意思维。

标杆作文五

立意角度 延安精神淬炼着我们的灵魂

飞舞在时代中的灵魂

胡馨文

阳光不会因岁月的苦难就隐藏自己,相反,它要把秋日里纷飞的落叶染成一座金黄的城。夕阳掩映中飞出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和马沐浴在光辉之下。

马上的团长是不败的战神。他先是跟随红军长征,在到达陕北后又指挥团队东征,参与过多场战役,英勇无比。马下的团长和被宝塔山吸引的青年们一样,誓言要做理想不灭、信念不止的热血青年。

当初,我千里迢迢赶来延安,如同投入母亲的怀抱。我和团长在文学方面交谈甚欢,也因为他的引导,我成为他手下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从某种意义上说,延安是广阔的。这全新的起点有天高任鸟飞的意味,对我们每名战士来说,都有不可言说的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这可是黄土高原——大风赶不走饥饿,大鼓敲不出武器,一孔孔窑洞组成根据地,一张张炕桌就是会议桌。然而,严酷的环境却历练出坚忍而高亢的延安精神。团长对延安这片土地爱得格外热烈。团长说:“我,我们是土地的儿子,我们要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土地,解放全中国的土地。”

根据地的范围越来越大,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1942年5月,在遭到日军多次袭击后,团长主动指挥部队掩护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

炮火从天而降,把黎明彻底点亮。团长一马当先,在火光中穿越,把我甩得很远。

炮弹不偏不倚,炸落在我的眼前,团长身边。

我爬向我的团长。团长不再露出温柔的笑容,他和他的马倒在血泊之中。周围散落着变了形的武器以及断肢残骸——有人的,也有马的。

团长的马在嘶鸣,即使被炸得只剩半身。团长,我们的团长,他全身血肉模糊。他从衣袋里摸出一张字条,像是很久以前写的,边缘都磨损了。

“赤胆忠心,一心向党!”

这张字条像是团长的灵魂,他把他年轻的生命交在我的手里。我忍痛离开时,从战马上取下马鞍,上面还带着血滴。此刻,我的内心更加坚定。

在我和大部队顺利会合后的一次战争中,我作为一名骑兵,坐在昔日团长的马鞍上,负伤了。伤虽然很重,我却没有流一滴泪水。

多年后,一位延安革命纪念馆的研究员通过第一视角向前来参观的学生们动情地讲述了关于这个马鞍的真实故事。

“为什么你知道得比解说员叔叔阿姨都多?”

“因为我仿佛看见过。”他淡淡地说,“你们也会看见的,不过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灵魂。”

学生们若有所悟,再次一遍遍细看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的物件,他们似乎开始从中读出了其中的精神内涵。他望着学生们,默默在想:这是我们永远都读不完的……

名师点评

以小说应对材料作文,往往是险中取胜,该文即如此。作者不仅善于讲述故事,而且特别注意点题:延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团长一心向党的赤胆忠心,以及永远读下去的精神,都在不断点题。全文文笔精湛,情真意切。 FTNgWx+neB1ftKOmou2apinwE5m+KfeMviQ6SC+KS4PWJx1yVetE8/Qc3AwnEt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