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若星辰的世界将帅之中,能被称为“狐狸”的人并不多见,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因为斗败了称雄欧洲的拿破仑,而被他的对手拿破仑称为“一只狡猾的北方狐狸”。
库图佐夫
1745年9月5日,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出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亲是一位军事工程师,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是一个有学识的人物,被称作“智囊”。在父亲的影响下,库图佐夫自幼酷爱学习,求知欲强,对军事、数学、历史和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1757年,年仅12岁的库图佐夫进入炮兵工程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很快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1759年,库图佐夫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选拔留校任教。1761年又被调到阿斯特拉罕步兵团担任连长,当时的该团团长就是后来成为俄国著名大元帅的苏沃洛夫。库图佐夫在苏沃洛夫部下服役,在苏沃洛夫的教育和影响下,库图佐夫的军事才干不断增长。库图佐夫学到了前辈们不少优良品质和战略战术,特别是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一书,对库图佐夫最终成为一名军事统帅奠定了理论基础。从1764年至1790年,库图佐夫参加了不少战役,在克里木的一次战役中,年仅29岁的库图佐夫被土耳其人打瞎了一只眼,颈部曾两次负重伤,无论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他都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敢和镇静。库图佐夫不仅英勇善战,而且用兵如神,常以少击众,出奇制胜。在1812年的俄法战争中,库图佐夫指挥若定,打得60万人的拿破仑军队只剩下不足3万人的残兵败将。这次作战的胜利,不仅为俄国人赢来了“神圣的荣誉”,库图佐夫的英名也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整个欧洲。这时的库图佐夫毕竟年岁已高,战后不久即染上风寒,于1813年4月16日在西勒西亚的布克泽劳城内逝世。俄国人在那里给他立了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库图佐夫统帅把俄国胜利军队引到了此地,可是死神在这里打断了他继续建立丰功伟绩的征程。他的英勇奋斗的光荣是永垂不朽的。
俄国人永远忘不了库图佐夫为他们立下的赫赫战功:
第二次俄土(俄国与土耳其)战争期间,苏沃洛夫命令库图佐夫负责围攻伊兹梅尔要塞。土军在雷姆斯基河被俄军打败后,便以多瑙河为天然屏障,以建筑多瑙河口上最坚固的伊兹梅尔要塞抵御俄军的进攻。1790年10月,俄军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还没有攻克该要塞。当时,俄军处境极为困难,特别是冬季已经来临,军队既无攻城炮又缺少给养和燃料,而且,疾病又在士兵中流行着。就在这时,库图佐夫奉命指挥第六纵队强攻伊兹梅尔要塞。
伊兹梅尔要塞的防御很严密,火力配备十分强大,城堡高达十至十五米。12月11日拂晓,根据苏沃洛夫的命令,库图佐夫率领部队向伊兹梅尔要塞的齐利亚门发起进攻。士兵们冒着敌军的猛烈炮火,架起云梯,爬上城头。库图佐夫身先士卒,亲自向城堡冲击。俄军两次登上敌城堡,两次都被土耳其军击退。库图佐夫见部队伤亡甚重,便向苏沃洛夫求援。苏沃洛夫不但没有给他增援部队,而且还派人返回俄罗斯,报告伊兹梅尔已经攻下,并将库图佐夫调升为伊兹梅尔要塞的司令官。库图佐夫明白,能不能攻克伊兹梅尔要塞,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帝国的威望,只要这个要塞在土军手里,土耳其对俄国就不会让步。在此紧急关头,库图佐夫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强攻要塞。他重新调集队伍,进行了第三次进攻。经过苦杀猛斗,俄军一鼓作气冲进城堡,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的紧急关头,俄军增援部队适时赶到,俄军官兵在每一条街道上与土耳其军展开了肉搏战,整整厮杀了一天,到了黄昏,全部歼灭了土耳其守军。占领要塞后,库图佐夫在给他夫人的信上写道:“我将不能再见到这样的交战了。……我的毛发全都耸了起来。”苏沃洛夫也说:“没有哪一个要塞比伊兹梅尔更加坚固,没有哪一个要塞曾被这样拼命地防守。”“像这样的围攻,一生中只能有一次啊!”
第三次俄土战争期间,从1806年到1818年,俄军先后调换了几个总司令都未能取得胜利。此时,拿破仑正在加紧准备侵俄战争,形势对俄国十分不利,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任命库图佐夫为对土作战的总司令官。库图佐夫到任后,俄军又抽调5个师到西部边境防御拿破仑,此时,库图佐夫手里实际上只有4.6万人的兵力。当时,俄军战线长达一千多公里,面对如此艰难之势,库图佐夫认为:“欲使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在每点上都有充分的实力防守,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果断地决定放弃一条直线全面防守的警备阵形,把俄军集中一地,准备在一个点区形成拳头,以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此时,土军占据着坚固的舒姆拉要塞,库图佐夫了解到要攻克这个要塞“既不可能,亦属无效”,即命令他的部队撤到鲁什丘克地区,背临多瑙河,诱敌出巢。土军见俄军撤退,果然上当,从舒姆拉要塞倾巢而出,追击俄军,结果进了库图佐夫事先设好的埋伏圈。俄军在鲁什丘克以逸待劳,把土军6万之众打败。此时,库图佐夫不但没有让俄军追击,反而将这里的炮台和工事炸毁,继续后退,由多瑙河南岸撤到北岸。这种做法使一些军官不能理解,库图佐夫解释说:“我们如果追击土军,也许要一直追到舒姆拉,但是我们接着又将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回军,和去年的情形相同……比这样好得多的是鼓舞一下我的朋友阿哈买拜(土耳其首相),那么,他便要落入我们的手中了。”果然不出所料,土耳其阿哈买拜在拿破仑的鼓动下,将兵力留在南岸。此时,库图佐夫认为整个局势彻底改变了,他的策略将获得成功,库图佐夫立即组织了一支7000人的轻装部队迅速迂回到多瑙河南岸,突袭土军军营,然后从多瑙河南、北两岸包围土军,一举大获全胜。
1812年,俄法战争爆发。在俄军失利情况下库图佐夫出任总司令,面对优势法军,他实施战略撤退和坚壁清野,在博罗季诺之战中重创法军后继续后撤,直至放弃莫斯科。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开展游击活动并组织预备队,形成兵力优势后适时转入战略反攻,指挥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法军,歼敌于别列津纳河畔鲍里索夫地区。与库图佐夫几次交战都成为手下败将的拿破仑深深体会到了库图佐夫的狡猾与难斗,不无自愧地称库图佐夫是“一只狡猾的北方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