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将军总是一副战时至猛,平时至尊的威风凛凛之相。然而,苏沃洛夫不仅以其战无不胜的卓著战绩被誉为“常胜将军”,而且以深入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被称为“士兵元帅”。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于1730年出生在莫斯科城的一个军人家庭,其父瓦西里·苏沃洛夫,是彼得大帝军队中的一位比较有名的军事文官,曾编纂了俄国第一部军事词典。受战争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苏沃洛夫自幼极度醉心于军事。父亲起初对此很不满意,理由是儿子身体瘦弱,不适合从军。尽管苏沃洛夫多方请求,仍然无济于事。为了锻炼出军人一样的身体和意志,苏沃洛夫坚持每天洗冷水浴,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坚持打开窗户睡觉,冒着倾盆大雨跨马奔驰。1742年,苏沃洛夫终于如愿以偿。经父亲同意,他被登记为列兵,因其年龄不足以正式参加军事生活,而按规定在家习武。他求知心切,见书入迷,五年的时间里,几乎研读了父亲所藏的一切军事著作,直到1748年苏沃洛夫才正式在军中服役。
苏沃洛夫
当时的俄军各方面萎靡不振,多数军官不懂军事。苏沃洛夫所在的谢米诺夫团中的军官,绝大多数出身于富豪贵族,在军中过着安闲游荡的生活,泡在宫廷中的歌舞晚会里,把练兵任务交给那些司务长去做。苏沃洛夫对这种现象很反感。他坚决回避了宫廷生活,埋头苦读军事功课,并且一有空闲就和士兵们来往,同他们做长时间的交谈。他很尊重士兵的人格,与士兵们总能互相谅解,而且可以用三言两语向士兵们把任何一种思想解释清楚。苏沃洛夫的这种才能,为他后来率领军队建功立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就是后来升为大元帅,他也坚持过和士兵一样的生活,一位替苏沃洛夫写传记的人这样说:“他和劳苦农民一样,睡的是几把干草。”“他不是做样子,是真心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因此,士兵们常常亲昵地称他是“士兵元帅”。
1756年,苏沃洛夫参加了有名的七年战争。起初,他在军队中担任掌管军需和给养方面的职务。1759年,他作为俄军大本营的军官,参加了库涅斯多夫交战和攻战柏林的战斗。1761年,他又指挥独立支队参加了鲁缅采夫的攻城战斗,顺利地攻占了科尔别格城。1762年8月,苏沃洛夫晋升为中校,开始担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团团长。七年战争结束后,苏沃洛夫被调到苏兹达尔步兵团充任团长。他到任不久即发现,俄军的训练完全照搬普鲁士军队的那套教条。为了从实战出发训练精兵,苏沃洛夫创立了一整套教育和训练方法。他反对盲目练兵,主张激发士兵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努力使士兵在最复杂的战斗条件下大胆主动和巧妙地行动。行军演习是苏沃洛夫进行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他严令士兵每天行军40至50俄里。在行军途中,他用各种方法组织竞赛。他认为,在行军中若不能发挥高度的竞赛精神,在战场上,也同样不能发挥高度的竞赛精神。他还有一句得意的格言“训练时艰苦,作战时轻松”。1768年,苏沃洛夫晋升为准将,指挥一个旅的部队参加征服波兰的战争。
第一仗是与法国将官杜穆累交锋。杜穆累把自己的部队布置在沿山斜坡的战壕里,山两面又有森林作掩护,自以为兵力占优势,对俄军的进攻不以为意。苏沃洛夫带领劣于对方的兵力,决心要去冒险。他率400多名骑兵走在前边,当接近敌人阵地时,命令骑兵向敌人阵地猛冲。杜穆累的军队被突如其来的冲击惊呆了,顿时乱作一团,纷纷逃窜,仅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接着,苏沃洛夫于1769年在奥列霍夫、1771年在斯特洛维奇等地,战胜了波兰贵族党人。1773年,苏沃洛夫在鲁勉采夫指挥的第一集团军中任职。同年6月,他率领的支队击败了图尔图卡依的土耳其人。时隔一个月,他又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了4万土耳其军队。战争结束,苏沃洛夫载誉回国,受到俄皇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嘉奖。
此后,苏沃洛夫又率兵进行了多次征战,为巩固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统治建立了功勋。1776~1779年,他统率驻克里木和库班的军队,在策划克里木并入俄国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苏沃洛夫统领部队担负赫尔松——金恩地区的防御,以不到3000人的兵力,打退了7000人的土耳其大军在这一地区的登陆作战。1789年,在福克沙、尼和雷姆尼克附近,他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因此,被俄国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封为雷姆尼克公爵。1794年9月,苏沃洛夫再次被派往波兰,参加瓜分波兰的战争。10月,他率兵攻克华沙,因战功卓著而被俄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晋升为陆军元帅。1796年11月,叶卡捷林娜二世去世以后,苏沃洛夫由于与新皇保罗一世在军事战略分析和军队训练方式等方面意见分歧而被免职。
1799年,保罗一世同英奥两国结成反法军事同盟,俄国与法国展开决死一战已不可避免,两军即将在意大利境内摆开战场。危急之时,俄国准备启用苏沃洛夫担任统帅。保罗一世开始担心苏沃洛夫会因计较个人恩怨而拒绝接任此职,但出乎意料,苏沃洛夫却欣然应允了。苏沃洛夫很快来到部队,当时俄军正在行军途中。不成样子的俄军,每天只能走12俄里。苏沃洛夫一到部队,立即取消了保罗一世推行的普鲁士军队的那一套陈规旧制,撤换了一批无能的军官,对部队进行了严肃整顿,军队因此而面貌大为改观,行军速度大大加快。在阿达河岸上,苏沃洛夫同法军第一次交锋,法军被苏沃洛夫的声东击西战术打得落花流水。俄军随即顺利地通过了阿达河。接着,苏沃洛夫又率军打败了法军名将莫洛,使其一个整师缴械投降。之后,俄军趁有利时机大举反攻。法军兵分两路图谋对苏沃洛夫分进合击,在敌兵力倍加于己的形势下,苏沃洛夫先发制人,攻击法军部队,经过3天的激烈战斗,打得法军溃不成军。在远征意大利的作战中,苏沃洛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歼灭了3个法国集团军,使北部意大利在短期内获得解放。1799年9月1日,苏沃洛夫开始了对瑞士的远征,他选定圣哥式佳山峡这个最近的道路,越过阿尔卑斯山。恩格斯曾评价苏沃洛夫的这次行军是“到当时为止所进行的一切阿尔卑斯山行军中的最出色的一次”。这次远征,苏沃洛夫虽然花费了较大的代价,但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