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兵”,是人们在长期战争实践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军事术语,它指的是对战争的谋划和指导。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将帅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纵横寻觅、上下求索,其目的说到底无非就是想在战争中把兵用好。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用兵问题是军事活动的核心和归宿。
那么,如何才能把兵用好呢?
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当年岳飞在抗金名将宗泽部下当偏将时,宗泽常夸奖他机智勇敢,武艺过人,但同时又劝诫他说,你爱打野战,这就不足了,还是应该好好学学摆阵。一天,宗泽十分郑重地送给岳飞一幅阵图。岳飞回答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说,先摆阵再打仗,这是常用战法,将帅用兵不能死套阵法,而应该善于创造性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要做到巧布奇兵。岳飞正是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要旨,不拘泥于常法,因而连战皆捷,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范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统帅毛泽东对岳飞的这句话大加赞赏。他说:“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能较多地取得胜利,就能转变敌我优劣形势,就能实现我对于敌的主动权,就能压倒敌人而击破之,而最后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达·芬奇有一幅作品《蒙娜丽莎》,是举世闻名的杰作,达到了绘画艺术的巅峰。这幅画所以画得好,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掌握了色彩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等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绘画经验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实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
要用好兵,关键也是要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的内核、真谛和智慧其实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