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尹相汤伐桀。升而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1)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2)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 (3) 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4)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5) ”
(1)伊尹,生卒年不详。商初大臣。名伊,一说名挚。今洛阳人。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嵩县莘乐沟),奴隶出身。因为其母亲在伊水居住,以伊为氏。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之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今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3年后,迎回太甲复位。他为商朝理政安民5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三代元老。相传伊尹于公元前1550年卒于亳(今山东省曹县南),享年81岁。
桀:又名癸、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4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已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两军交战,夏军纷纷逃散。夏桀仓皇逃入城内,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结束。
升而陑(ér):升,从下向上而行。陑,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鸣条: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其地具体位置,异说甚多,一说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在今河南洛阳附近,还有一说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东。商汤出兵攻伐夏桀,与夏师在鸣条发生鸣条大战。
(2)格:来。众庶:众人,大家。台(yí):我。小子:对自己的谦称。称:举,发动。殛(jí):诛杀。
(3)后:国君。穑事:穑(sè),收割谷物,亦泛指耕作农事。割:意思是为什么。正:征,征讨。
(4)如台(yí):如何。率遏众力:意思是说夏王耗尽了民力。遏:竭,尽力,竭力。割:剥削。有众:臣民。率:大多。怠:怠工。协:和。时:这个。日:这里指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曷:什么时候。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思是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和你一起灭亡。
(5)赉(lài):赏赐。食:吞没。食言:指不讲信用。罔:无。攸:所。
本文选自《尚书》,是商汤征伐夏桀的誓师词。
汤画像
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汤在夏朝时曾任方伯之职,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朝末年继立为商族领袖。由于他一直握有重兵,并能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人拥戴,也取得了周围方国的信任,他们慕名前来归附,商族人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商汤开始了灭夏准备工作。商汤攻夏,先从征服葛开始,后逐步扩大灭夏和统一周围方国的战争。商汤经过十一次征战将韦国、顾国和昆吾灭掉,基本上剪除了夏朝的羽翼,占据了兖、豫大平原。经过鸣条之野的决战,夏国灭亡。商汤回师亳邑,众多诸侯前来朝贺表示臣服。后商汤称武王,国号为商,定都亳。商朝正式建立。汤死后,被尊为“成汤”。
夏桀在历史上以残暴著称,由此导致了夏王朝覆灭。他自比为太阳,以为光照万里,何等的自高自大!夏桀的残暴激起了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商汤正是看准了天怒人怨的大好时机,才毅然举兵伐桀,他同时以劝说加威胁,软硬兼施,以慷慨激昂的演讲激起听众的共鸣。他那句“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有巨大的穿透力,可以算得上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