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废除禅让讨异己:启《甘誓》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1)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2)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3)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4) 御非其马之正, (5) 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6)

【简释】

(1)“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句:启,禹的儿子。有扈,国名,故城在今陕西户县。《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鄂,古扈国,有扈谷甘亭。扈,夏启所伐”(据王念孙校)。有扈氏是夏启时代的部落首领。启继位后有扈氏不服,启兴兵讨伐有扈氏,双方在甘(今陕西户县南)发生一场大战,有扈氏被灭亡,夏王朝取得了胜利。《尚书·甘誓》就是启伐有扈氏时在甘地发布的誓师词。

扈(hù):地名,在今陕西,今作户县。扈、鄂、户,古今字。甘,有扈南郊地名,今陕西户县南。

(2)六卿:古代统军执政之官。集解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周礼》执政大官分为六官,亦称“六卿”,后世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是官职仅次于宰相、三公的高级大臣,又称六官,始见于西周。

(3)“王曰”句:六事之人,指六军的全体将士。集解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郑玄云:“变六卿言六事之人者,言军吏以下及士卒也。”

予:我,同“余”。

威侮五行:是启宣布的有扈氏的罪状之一。集解郑玄曰:“五行,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也。威侮,暴逆之。三正,天、地、人之正道。”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泛称天象,“威侮五行”即不敬上天,算是最严重的罪名,必须加以最严厉的惩罚。也有的学者认为五行指五星。怠弃三正:怠,懈怠。三正,古来说法也不少。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孔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怠弃三正,意指不奉正。郑玄及《孔传》认为三正指天地人之正道。

用:因此。剿:灭绝。集解孔安国曰:“剿,截也。”恭行:恭敬地奉行。恭,《墨子·明鬼》篇、《史记·夏本纪》、《汉书·王莽传》皆作“共”。恭行即共行。

(4)“左不攻于左”句:集解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古时战车共乘三人,左右各一人,中一人。左一人负责用箭射杀敌人,右一人负责以矛刺杀敌人,中间一人负责驾车。攻,《说文》:“攻,击也。”段注:“《考工记》攻木、攻皮、攻金注曰:‘攻犹治也’。攻字训作治。”

(5)“御非其马之正”句:正,和政,古通用。《墨子》文中即云:“御非尔马之政。”政,治也。此处当指驾驭马的技术。集解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三者有失,皆不奉我命也。”

(6)“用命,赏于祖”句:集解孔安国曰:“天子出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则赏祖主前,示不专也。”意思是天子亲自征伐时,必定随行带着祖庙的神主,凡是对有功的将士进行赏赐时,必定在祖庙都大神主前施行,表示自己不敢独断专行。

弗用命,戮于社:集解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则戮之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也。”孥戮:孥,当作奴。集解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之。”戮,辱,惩罚。颜师古《匡廖正俗》卷二:“按孥戮者,或以为奴,或加刑戮,无有所赦耳。此非孥之孥。”意为如果你们这些人不执行命令,就会被变为奴隶,以此作为惩罚。

【事件简介与檄文赏析】

本书选自《尚书》,是启所发的一篇战争动员令。

启画像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大禹的儿子。大禹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由于大禹治水成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手工业和交换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为向奴隶制过渡创造了条件。也正是由于他治水和发展生产的功绩卓著,在虞舜以后,他被推举为领袖,这种由各氏族部落首领民众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

按照传统的“禅让”制,禹也推荐东夷的首领皋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去,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作为继承人。此时,私有制已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希望独占部落联盟首领职位。禹虽然不得不顺应传统习惯势力推荐伯益,但他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没能在群众中树立崇高的威信。相反的,禹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掌握了许多权力。当禹年老死去后,伯益就按照过去的传统,跑到别的地方躲起来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来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所以当时“朝觐讼狱者”都不去找伯益而去找启,民间的歌谣也不歌颂伯益而歌颂启,他们说:“启才是我们真正的君主,他是帝禹的儿子啊!”这样,启就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位。

启继承禹位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固然有禹在位时已经给启创造了继位条件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主要的并非是启的个人野心夺取了王位,他还是由联盟中各氏族、部落拥戴而立的。原始的民主推选制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只不过此时的原始民主制已被奴隶主贵族所利用,从此变为新兴的奴隶制国家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它宣告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的结束和阶级社会王位世袭制的开始,从此“大人世及以为礼”,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社会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恩格斯曾经说过:“掠夺战争加强了最高军事首长以及下级军官的权力;习惯地由同一家庭选出他们的后继者的办法,特别是从父权制确立下来,就逐渐转变为世袭制,人们最初是容忍,后来是要求,最后便汲取这种世袭制了。”而当世袭制确立以后,“整个氏族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变为旨在反对人民的,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从此,部落联盟军事首领就转化为国王,部落联盟机构则转化为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国家机器。

禹和启虽为父子相继,但他们却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禹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领袖,启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在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启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夏启建立夏王朝的过程,充满着激烈的斗争。新兴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必然会遭到传统的旧势力的反对。后来伯益就组织力量反对夏启,启最后战胜了伯益。据《古本竹书纪年》载:“益干启位,启杀之。”随后夏的同姓诸侯有扈氏也起兵反对启。有扈氏是仅次于夏后氏的一个强大的氏族。双方在甘(洛阳附近)展开大战,本文所记载的正是这场战争。有扈氏,夏初的一个部落名,和夏同姓,皆为姒姓部族,位于今河南原阳一带,另说在陕西户县一带,或说为东夷少昊族的九扈部落。夏禹死后本来是伯益继位,但是他的儿子启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自己继承了王位。有扈氏不服,以“尧舜举贤,禹独与之”为名反对启的统治。启发兵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启作《甘誓》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有扈氏战败被灭,其部众被罚为奴隶。各部落不再有异议,启的统治得以确认巩固,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战后夏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大会诸侯,举行宴享,诸侯纷纷前来朝贺,夏王朝的统治得到了诸侯的正式承认。《淮南子·齐俗训》评论说:“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CrEmgEM25HlX3YOKr1jgw8x5d3eZ2h7ZClg+Bk7SXUMdgcgKIm5eFC5zSmbcij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