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最早动员令:禹誓

济济有众,咸听朕言。 (1)

非惟小子,敢行称乱。 (2)

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3)

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4)

【简释】

(1)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咸,都。朕,《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使用,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全句意为各位将士都听我说。

(2)小子:一种用法是旧时自称谦辞。唐·韩愈《芍药歌》:“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意为不是我大禹这个人希望发动战争。

(3)意为因为有苗想造反,我才替天行道,惩罚有苗部落。

(4)今天我率领你们各部落诸君,去征讨有苗。

【事件简介与檄文赏析】

本文选自《墨子·兼爱下》,作者为禹。据传这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军事动员令。

禹,姒(sì)姓,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九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之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大禹雕像

距今4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各氏族部落,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形成了以黄帝部落后裔为核心的部落联盟,以尧、舜、禹为首领的北方部落联盟为征服和奴役异部落,掠夺财富和奴隶,对南方三苗部落展开了长期的战争。三苗是中国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

有的文献记载三苗“惟作五虐之刑”,最早发明了刑罚。三苗有“髽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黄帝时,三苗部落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尧率领部落联盟在丹水(即今陕西、河南、湖北邻境的丹江)边击败了三苗,迫使三苗求和臣服,并把丹水一带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丹朱,以镇压三苗。三苗可能在这时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

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臣”,被称为“诸侯”。后来,三苗不服,多次为乱,尧遂将他们的一部分人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将其首领驩兜流放到崇山。舜代尧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不服,舜乃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令三苗臣服。舜也曾对三苗进行分化迁徙,并终因南征三苗,死于苍梧,连尸骨也未运还。因而禹不得不再次征伐三苗。禹时,三苗不服,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大败苗师。当时,三苗地区发生大地震,禹乘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在誓师动员时说:“三苗不敬鬼神,滥用刑罚,违背天意作乱,上天现在号令我们要对它进行讨伐。”交战开始,战斗十分激烈,互有胜负。突然,战场雷电交加,三苗领袖不幸被箭射中,苗师大乱,溃不成军。

《墨子·非攻》详细描述了这场战争的经过:“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水,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待,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微)。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三苗也。”

《墨子·兼爱》还记录禹出征前的誓言(即本文)。经过这次摧毁性的打击,三苗后世就此衰微,即所谓“后乃遂几”,三苗之地也纳入了夏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此后,史籍中不再见三苗的活动。最近几十年以来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此种说法,我们在此就不另赘述了。 rf0Jo7myNjZIH0R/rM8XahtAyksLMEzrPtNpZAY8oQ98iycdKqHbtRyL7puv1+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