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春三候
鱼陟负冰:春江水暖“鱼”先知

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向上游动,此时河中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浮在水面。

当气温回升至0℃后,河冰开始迅速融化。因为河岸土壤吸热较多,最先消融的是沿岸冰层。

此后,因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差异,河流开封有着不同态势,人们形象地将其形容为“文开河”和“武开河”:在来水流量不大、水热比较平稳的情况下,河流逐段解冻,这称为“文开河”;若气温升高快,或上游来水突然增加,河冰突然破裂,迅速解冻,就被称为“武开河”。

“武开河”蕴藏着水流的“洪荒之力”,一泻千里,有时会造成大量冰块阻塞在窄弯或浅滩河段,形成冰坝、冰排,一旦溃决极易造成洪灾,对桥墩等沿河水工建筑物的威胁也很大。由南向北的河流特别容易发生“武开河”,如黄河山东、内蒙古河段,松花江依兰段等。

在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块和冰片的缝隙间,可以看到游动的鱼儿。古人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礼记·月令》中称“鱼上冰”,《夏小正》中这一说法则为更文雅的“鱼陟负冰”——“陟”音“志”,意为“升登”。鱼儿从湖底缓缓向水面游动,透明晶莹的冰片随水波流动,仿佛被鱼儿背负着游走。

在河面冰封的漫长冬季,鱼儿是怎么在冰下存活的呢?

众所周知,一般事物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偏偏与众不同。在4℃以上时,水与其他物质并无二致;但在4℃到0℃之间,水会发生反常膨胀。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特点为河水加了个保护层,隔离了外界的冷空气。4℃的水最“重”,沉在河底,所以水底的鱼儿依然可以优哉游哉。

一些需要洄游繁殖的鱼在深水区越冬,开春则随着水温回升游向浅水区觅食。

开春冰下游动的鱼群让春钓大军也活跃起来。饿了一个冬天的鱼儿是最容易上钩的。不过,因为城市河流曾一度污染严重,鱼儿也跟着遭殃,部分河流甚至完全看不到鱼儿的踪影。即便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河流的水质改善很多,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城市河流里的鱼可能依然不适合食用;而且鲫鱼等一些鱼种本身有着污染净化的作用,过度捕捞将直接影响水生态。

尽管如此,像上海苏州河沿岸等地带的春钓现象依然屡禁不止。同样惦念着那一口清鲜的还有徘徊岸边的苍鹭等水鸟。在春水的抚拂中,憋了一个冬季的鱼儿终于“重见天日”,却也忽陷重围。 avcjTtKMDeuMuxMa/7FnalcXvKFpOkrGoMUlhUcGPhQ5kUIQ7KNk43sFozEc1y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