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贺兰山又称“鬼山”。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原和西域的天然屏障,是兵家必争之地。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曾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名句,可见此山的军事重要性。贺兰山的明长城,更是见证了鞑靼和明朝长达180多年的军事纷争。故此,千百年来,贺兰山埋葬了无数战士的尸骨,阴气极重。

清朝《杂事轶闻》中曾记载:“贺兰山阴,猎户入山,遇怪,铠甲零碎,长发覆面不见其容,嚯嚯声似犬吠,须臾不见。或曰,此乃前朝兵士。”

除此之外,贺兰山被称为“鬼山”,还有另一个原因——贺兰山岩画。经过普查统计,岩画分布在贺兰山中方圆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相对集中于山口1000多米长的南北沟谷两边岩壁,总共3128幅。

这些岩画起自远古、终至西夏,画像内容繁多,造型怪异恐怖。山民入山时见到岩画,会认为是不祥之兆,就像看到了厉鬼,所以贺兰山又被称作“鬼山”。

我最初看到的那张任务图片,就是其中一幅肖像岩画。

说起来,这副岩画还挺有名——专家根据这幅相貌奇怪的人物画,推断贺兰山曾是外星人在地球的驻点,还找了类似“飞碟降临”的岩画作佐证。

我对此却深不以为然:各个朝代在贺兰山打了上千年的仗,外星人要是住在这里,也不嫌烦得慌?起码也得找个百慕大那种人迹罕至、风景秀丽的地方做基地吧?

我这人天生好奇心重,所以看到石刻岩画后,忍不住多瞧了几眼——这一看,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石刻上居然是“62188”的繁体字。这行字下面的石缝里,还夹着一块牛仔布。

这块布的颜色,和月饼穿的牛仔裤一模一样!

我的心脏猛跳了几下,赶紧把布扯了出来。布上有一行歪歪斜斜、笔迹尖锐的红字:“南瓜保护卓玛手机坏了我没事别过来等我”。

我闻了闻,字迹里透着血的味道。虽然字迹潦草,但依然能看出是月饼的笔迹,而且是用桃木钉蘸着血写的。显然当时情况紧急,连标点符号都没来得及加。

“卓玛,我找到月饼的线索了!”

我举着牛仔布扬了扬,可下一秒就愣住了——卓玛不见了。 XRo+a0Skpl+Bg+Q0b99JhOicoQWrsRlsvdg45Ebnm1U1TLt7Z/53pgG/09i9G0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