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廖先生从小就被长辈寄予厚望,大家认为他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但廖先生本人并不这么看,与亲朋好友的乐观相比,他认为自己其实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只不过他把悲观和消极都藏在了心里。
廖先生说:“我是一个谨慎的人,从小到大就这样。我干事总是会考虑到方方面面,对做每一件事都会力求绝对安全。我会干在下雨天冲到院子里捡起一本被雨水淋湿的书这种冒险的事吗?不,即便是这样的事情我也不会尝试。我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是:‘天上会打雷吗?雷会击中我吗?有多大的概率是我倒霉而非别人倒霉?’你看,我总是容易往坏处想,即便现状比较乐观,我也会想到会不会突生变故。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别再胡思乱想呢?”
廖先生的生活充满了消极。他总是过度思考,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这种行事风格的优点是能够三思而后行,似乎没有他想不到的事情,可缺点也非常突出。他毕业两年来没有多大的作为,连主动谈恋爱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害怕被女方拒绝。
我在长期的咨询工作中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即凡是勤于思考而疏于行动的人,都存在“畏惧”心理。他们怕被别人瞧不起,所以索性不去做;怕说错话,因此干脆不说话;怕失败,于是什么都不敢干;怕上司不高兴,于是把该提的要求藏在心里。实际上,他们担心的这些事情或许并不会发生,是他们臆想的可怕结果绑住了自己的手脚。
马修斯讲了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好莱坞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影星史泰龙听说对手戏演员以前是个职业拳击手,体格非常强壮,而这部戏中有大量搏斗的情节,于是心中十分忐忑,开拍前一夜都在辗转反侧。由于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早已过了“拼命”的年龄,所以他害怕“破相”。所有的人都告诉他这个演员的功夫很好,下手特别狠。甚至有人传言说,著名的“硬汉”汤姆·汉克斯拍戏时也被他打伤过。
听到这些传言后,史泰龙更担心,去片场之前,他一度产生了请求导演删除这个剧情的想法。当然,史泰龙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懦弱,当他与那个演员见面时,才发现对方是一个性格温和、很好打交道的人。在俩人拍戏时,对方也特别注意自己的动作,并没有发生不好的事情。
这种恐惧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比我们畏惧的那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更加可怕。消极思维就像超级流感病毒,一旦在我们的身体中扎根发芽,就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它起初只是让我们感到担心、胡思乱想,慢慢地会让我们放弃行动,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畏首畏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很聪明、懂得很多,也很难取得任何成果。
在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当我们总是对结果持沮丧态度时,即使自己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也无法将其变成现实。消极思维会使我们无法体验到创造和期待的乐趣。我们每天都会活得非常拘谨,想得多、干得少,甚至根本就不去干,因而很难成功。
马修斯在总结过去几年的管理生涯时说:“我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始终紧张焦虑,备受心灵痛苦的折磨。”他情绪低落,压力很大,也不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眼前的挑战,对未来感到悲观。一个人如果处在这种状态中,就会“怕什么来什么”。思想越消极,就越不敢干、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