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确定方向后不要考虑值不值

在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比较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美国人做决策的效率相对较高,行动也十分迅速。而且美国人经常会停下来讨论工作中的细节,在行动中逐步完善计划。与美国人合作会很愉快,因为他们和中国人一样,非常习惯于一边行动一边完善想法,不在乎为此多花一些成本。

与日本人合作就有些痛苦,因为他们通常很谨慎,想得太多。日本人做计划就像准备一场战争,事前要反复规划和论证每个环节,要详细讨论每一个细节,乃至每一分钱的用处。不过,日本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事效率会很高。日本人在执行中很少考虑“值不值”的问题,他们是绝对无条件的执行者,是几乎每个老板都求之不得的员工。

在讲授“颠覆式思考”课程时,我向学员们提出了两个完全相悖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迅速给出自己的见解。

·我确定了一个方向,然后坚决地执行,最后成功了,为什么?

·我确定了一个方向,然后及时地调整,最后成功了,为什么?

这是对立的思维方式,还是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呢?来自俄亥俄州的学员拉里解释说:“我的理解是,确定方向对于成功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一步,关键是我们是否相信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调整行动方向的原因,可能才是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重点就在这里。当我们设立一个目标时,我们在什么条件下才会认为这个目标是错误的?是众人的指责还是我们自主的醒悟?在外界的干扰下能否掌握方向,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918年,化学家哈珀联合上百名科学家共同反对相对论,他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个疯子。指责声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爱因斯坦没有退缩,也没有被这些“权威声音”左右思考。他说:“假如相对论是错的,一个人推翻它就够了,用不着这么多人。”面对异见,他大胆地坚持方向,因为他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这便是思考与行动的关键联系——当我们无比自信时,我们就能做到。反之,即便是一阵微风吹来,也能让我们掉转方向。

不要害怕别人的指责

在电影《艋舺》中有一句台词:“你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那么,你是被风吹来吹去的草吗?

拉里以前是一个被“指责”或“赞美”牵着鼻子走的人。他在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的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了5年,这是他重要的职场经历。然而,他却认为这段经历太过漫长,让他不堪回首。“我没学到任何东西,”他说,“唯一的印象就是,当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时,我总是避免不了放弃自己的观点的结局。别人反驳几句,我就认为自己是错的;别人赞美几声,我才觉得是对的。”

拉里害怕同事的指责和上司的批评,即便是来自别人的一丝丝不满,也会让他忐忑不安。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充满担忧:“难道他们的想法才是对的?”这是一个纠结的过程,他权衡内心不同的选择,并最终向环境妥协。

所以,尽管拉里用5年时间赚了50万美元,但他认为自己在哥伦布市的设计工作很失败。他欠缺行动力,特别是独立地遵从自己意志的高效行动,这使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过去自己取得的所有成功,都是别人给的。为了逃避他人的指责,他一直服从他们的意志。

不要被别人的意见裹挟

针对上面这个问题,我们曾在全世界50多座主要城市展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调查活动——借助各地的信息咨询公司,通过发邮件的方式,向月收入在500美元以上的群体发出问卷,邀请他们提供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看法。活动历时1年半,共计收到了13万份答卷。

我们发现:

月收入在500~1000美元的群体中,有超过72%的人表示自己从小到大有过许多类似的经历,经常因老师、父母或朋友的一句劝告就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升学择校、选择就业、买房、创业等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月收入在1000~2000美元的群体中,有约34%的人反映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接受了别人的劝解。但是不久后他们就感到后悔,有些人及时回归自己的本心,但也有一些人随波逐流,沿着别人给自己设计的道路走了下去。

月收入在2000~10000美元的群体中,有约16%的人曾经遇到过这种众口难调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动摇。他们觉得吸收有益的建议是必要的,但问题是许多选择在当时无法判断是对还是错,有些决定需要时间的验证。

月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上的群体中,只有约5%的人认为自己有可能被别人的一句话说动而改变行动的方向,但同时他们强调,他们需要一个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否则他们仍会坚持己见。

有位在北京从事服务业的女受访者在邮件中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文章,她说:“虽然我认定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当有人向我提出另一个建议时,我还是不免受到影响,对何去何从十分犹豫。最后,我总是倾向于放弃自己的思路,采纳别人的主张。考大学时由于亲戚的一句话,我永远告别了自己的理想,没有选报最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找第一份工作时,又是父亲的意见让我思考了几年的计划付诸东流……所有的关键选择,仿佛都是别人替我做的。因此,现在我是酒店的服务人员,从事以前想都不愿想的职业。”

虽然这位女士不是“居家的思考者”,但她仍然走了自己并不喜欢走的人生路,原因就在于她过于在乎旁人的评价,面对众多的选择无法坚持己见。

当然,这并非一个“对号入座”的调查。我们只是想获得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经历汲取教训。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是影响了两任美国总统的拿破仑·希尔说的:“当你准备行动时,记住,没有人能决定你的方向,法官是你自己。” yikLhgNOaNzozw8eQn6+MMMh8w5g80eCwNrzejlZKI/PXKqXMwCE8foRX1yfYG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