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克服敏感和多疑的心理

来自洛杉矶的克里斯芬有一份收入颇高的工作——在泛亚财务保险公司当会计,有个爱她的老公和三个孩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让人羡慕。但她性格多疑,她的疑心与敏感渐渐为这一切蒙上了阴影,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

她说:“有时候,我发现自己由于无意中说了一句错话而自责很久,我会翻来覆去考虑这句话产生的后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别人会不会误解我,会不会不开心?我经常胡思乱想,既很顾及别人的感受,又怀疑对方是不是在背地里做对不起我的事情。他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和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就让我寝食难安、胡思乱想。”

在平时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克里斯芬是一个“背着石头走路”的人。她总是觉得心里有个包袱放不下,潜意识中认为凡是积极的东西都是假象,背后一定有见不得光的秘密。这种心态影响了她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合作,导致有很多事情因此变得更复杂,让她与同事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效率也在下降,上司对她很不满。

更糟糕的是,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开始受到影响。有一次,丈夫在傍晚打电话告诉她自己要加班,晚上11点前不会回家。这种现象很正常,无数家庭妇女都会遇到丈夫加班到很晚才回家的情形。但克里斯芬的内心隐约产生了一些不安,她从放下电话的那一刻起,脑海中就浮现出许多疑问:

老板没有要求他加班,他主动请缨,难道是想找机会与加班的女同事多说几句话?

如果他不在公司加班,又会去什么地方?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对我没感情了,但怕我伤心又不想说出来,因此借口加班躲着我?啊,我想想,这是他本月第几次“加班”了?

这种怀疑的种子一旦在内心种下,通常会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让人欲罢不能,大脑乱成一团。此时的克里斯芬已无法理性地判断,做晚饭的兴致也没了,她打电话给比萨店定了餐,和孩子一起简单吃了几口,任由他们在楼上玩耍,自己则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发呆。当时间到11点时,她更加紧张,死死地盯着门口,只等丈夫敲门。这时她想:如果丈夫准时回家,说明我可能想多了。很遗憾,这天晚上克里斯芬的丈夫一直到凌晨1点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中。

这次“事件”差点造成他们的婚姻破裂。克里斯芬想多了,在这件简单的事情上,她的脑子多拐了十几个弯,一直走进了死胡同。原本打一个求证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她却任由自己的疑心和敏感控制大脑,放任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负面信息像藤绕树一样长满大脑。于是,在她的不断质问和纠缠下,忍无可忍的丈夫叫来了律师帮助办理离婚事宜。

幸运的是,邻居过来告诉她:“亲爱的,你冤枉他了。他是个好人。那天晚上我看见他被他们公司的CEO开车送回来。如果不是在忙重要的工作,哪家公司的老板会亲自送下属回家呢?”克里斯芬这才恍然大悟。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它是影响我们思考与判断的重要消极因素之一。有时候,我们总是会想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使自己停留在没有必要的思想斗争中止步不前。例如,我们总是会觉得有人背着自己说坏话,正在嘲笑或指责自己,这对双方的沟通与合作造成了负面影响。我们在某些关键时刻也总是不相信身边的人。“谁是我最可靠的心腹?”这是不少老板内心都有过的疑问。

多疑的心态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十分恶劣的后果:

首先,会从自我感觉欠佳发展到产生自卫意识,最后导致行动时瞻前顾后。

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大脑中生成了一根严阵以待的“防御型神经”(与“进取型神经”相对),产生极强的自卫意识,即“心理过敏”。这时,我们可能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批评意见或劝解,或者会把所有的信息朝着消极、负面的方向联想,并体现在自身的行动中。一个人在这种状态下很难采取积极的行动,即便意识到了问题,也总是在“不确信”的思考中挣扎。

其次,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在现实中遇阻后,又会产生疑虑和愤怒。

多疑和敏感也会让我们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抬高对某些事情或他人的期待,总是希望他人做得更完美。比如,我们可能在开会时希望同事完全接受自己的意见,也可能在与客户合作中要求对方必须无条件地满足自己提的一切要求。然而,事实经常不尽如人意。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无法预测。于是,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打压,感觉别人背叛了我们,好像对方故意与我们过不去。当我们总觉得别人对我们有看法时,思考的方向就产生了偏差,继而影响到我们最后的行动。这时即便我们有很好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它。

敏感和多疑的根源

我们在克里斯芬这样的女强人身上也能看见思想的不确定性。多疑存在于任何人的内心和大脑中,让我们的思考变得更加复杂。当我们对他人有成见、偏见或者过于敏感时,要想想自己为何会这样,把根源找出来,这样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盲目自负。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现实的“思考”引发了盲目自负。一个人在盲目自负心理的驱动下,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如果他的这一愿望落空,就会怀疑周围的环境,进而拒不合作。

·自尊心太强。自尊心太强的人害怕被他人议论,也恐惧自己偶然的失败。他们表现为不能完全信任他人,倾向于完全掌控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以此获得安全感。克里斯芬的多疑就源于此。

·情绪紧张。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大量信息的冲击,很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当我们的情绪波动较大时,就很容易对较小的刺激产生强烈的反应,尤其喜欢关注那些负面信息。我们如果被这些让自己不安的情绪笼罩,积极行动的能力就会受到削弱。

·自我保护心太强。自我保护心太强,会让我们时刻警惕外界的刺激,一丁点儿小事都会刺激到我们敏感的神经,因而常常不分对象地随意怀疑他人,给自己和他人增添麻烦。

由自己制造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扰,也许正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这些困扰压在我们的心头,让我们每天疑虑重重、优柔寡断;让我们在关键时刻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不是过于苛求就是过于贬低;让我们冲动地认为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打压,从而产生愤慨心理。

我遇到过这样的下属:他平素一直是安静、内向的人,但在一次部门会议上突然爆发,激烈地指责公司的高层领导对他不公。他用了很长时间当面批评在场的每一个人,翻出了许多陈年旧账。所有人都惊呆了,人们没有料到这么一个老好人心中却藏着一个“账本”。

然而,事实是他“想多了”。他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人为地给自己制造了障碍,对同事的态度过于敏感。他用疑心代替了信任,用消极怠工代替了积极协作。于是,这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没有人愿意与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合作,也不会有人真正帮助他。即便之前人们有过友善的想法,也会由于他的消极抗拒而却步。

克服多疑心理是一项长期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因为我们是在跟自己内心深处貌似坚不可摧的潜意识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要想把自己构筑起来的“戒备心理墙”拆掉,驱除里面所有的不良信息,优化思考,我们必须给潜意识提供真实的证据。

我们的潜意识拒绝虚假证据,所以永远不要妄想欺骗它。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价值,理解周围的环境,然后从中找到有利于自己采取积极举措的现实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消除多疑心理,让那些负面信息不再对自己的思考构成威胁,帮助自己提高行动效率。 yikLhgNOaNzozw8eQn6+MMMh8w5g80eCwNrzejlZKI/PXKqXMwCE8foRX1yfYG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