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不少年轻的创业者都喜欢到权威的专家那里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听取他们对于将来的预测。比如预测和计划自己在将来20年内的人生路:“我能干什么?我该怎么干?请告诉我好吗,我一定按您的建议去练习!”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就更没有自信,如果找不到精神支持,他们就可能止步不前。
有时候我会问一些人:“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难不倒他们。比如我到北京与中关村一些年轻的创业者见面,或者去别的地方见一些人,经常对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感到震惊。这些年轻人充满活力。
我们在一起谈得轻松而愉快,但是,隔一段时间后,当我询问和了解他们实现这些想法的进度时,却发现有一多半的人早早就放弃了——他们在执行中遇到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困难,多数困难都是坚持几个星期乃至数月,想些办法就能解决的。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仅仅坚持了10多天,便垂头丧气地放弃了要做好这件事的念头。要知道,那可是他们准备了数年的计划,就这么轻易放弃了。
我在洛杉矶做化妆品销售时,有一位名叫帕克的同事。我们几个中国人私下里都称呼他为“怕上课”,因为他最害怕三件事:
第一,怕老板给他安排任务。
第二,怕老板叫他去办公室。
第三,怕财务人员给他发工资。
把这三件事联系在一起我们就知道,帕克是一个害怕接受任务的员工。他害怕公司给他制定过高的目标,因为他是那种做任何事都喜欢慢慢来,不愿意挑战压力的人。所以,我们觉得可以轻松完成的月销售目标,在帕克看来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足以让他失眠的大麻烦。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挑战困难的动力也不强。于是,每个月总是有那么几天,老板会把他叫到办公室。当然,老板不会表扬他。帕克每次都无比沮丧地走出老板的办公室,当月的工资也会被扣掉大约一半。
对帕克来说,做这份工作就是一种折磨——每月只能拿到一千美元左右的报酬。虽然这些钱不够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但他竟然做了足足两年,从来没有离开的念头。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人问他:“嘿,帕克,你为什么不跳槽呢?”他长吁短叹地回答:“工作不好找,我没什么信心。”我们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害怕。
他不但害怕面对工作中的挑战,而且害怕失去现在的工作。在这种怯懦心理的主导下,他做任何事都畏首畏尾,思考和做任何事都追求“安全第一”。
缺乏意志力,是成事的最大障碍。
假如我们的心理很脆弱,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人做我们的后盾,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非常大,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听从别人“好心”的劝解。如果我们每天都是按照他人的建议做选择,总是违背自己的意愿,那么到最后,我们很难做出一些成绩——不管是经营一家公司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打理自己的生活,我们可能都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对未来有期待并勇于挑战困难的实干家,一定要像美国“股神”巴菲特那样——在困境中保持克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害怕,不逃避,但也不冒进。在咨询工作中,我曾多次向别人讲到巴菲特的例子。我说每个人都要学习和分析巴菲特,看看他是如何应对市场恐慌,以及怎样在困境中巧妙地抓住机遇的。
很多人容易被眼前暂时的挫折吓倒,到最后往往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挫折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情绪瘟疫”,一旦染上就会传染给整个群体,很难治愈。
有时候我会去了解下属在想什么,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困难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员工对工作的信心源于老板,而不是他们自己。当老板对市场的变化表现出充分的驾驭能力时,员工也会充满自信;但是,当老板不告诉他们该怎样做,而是由他们自己判断时,许多人就会表现出茫然与畏难的一面,很难独立地解决一些颇具挑战性的困难,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自己信心。
而巴菲特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绝不退缩的人,能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坚持自己的理念,用坚实的行动一步步落实这些理念。所以,巴菲特是一个能够“做到伟大”的人,而大部分人只是想想就放弃了。
缺乏意志力会让我们在最后时刻输得“一无所有”。对于那些没有坚韧意志力的人来说,他们有很多好想法,却总是不敢迈出第一步,也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多数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想到困难或问题,而是因为在即将战胜困难时选择了放弃,成为那些赢家的陪衬。他们同样不具备独立的判断力,总是被残酷的现实驯服。
恐惧是挡在机遇面前的障碍,我们越想放弃,机遇就越不会垂青于我们。有些人面对糟糕的市场胆战心惊,对工作的前景也倾向于持悲观的态度,于是连非常正确的常识也不敢相信。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勇气,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就像这些年来始终秉持“在别人贪婪时警惕,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原则的巴菲特一样,我们只有敢于在众人纷纷撤退时继续坚持下去,才能抓住那些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