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人狐船长的讲述——
高丽时代,紧靠大海的晋州有个渔村。渔民们每天日出捕鱼、日落收网,交够官府的渔船税后,还能带回家几条鱼。每到晚饭时间,渔村里总会飘起浓浓的鱼腥味。
李普蹲在门口抽着关东烟草,望着家家户户的炊烟,眼睛眯成一条线。直到天色墨黑,他才对着鞋底磕了磕烟锅子,叹口气,走进院子。
几年前,他和妻子出海捕鱼时遇到大风暴,妻子不幸遇难。他身上绑着木板,在海水里泡了将近半个月,被其他渔民救起时,双腿又白又肿,像大城市里富家人吃的白面馒头,一摁一个窝。
获救后的李普,再也不出海了。好在他有祖传的晒盐手艺——虽然官府对盐控制得很严格,不允许民间私自买卖,查到了轻则坐牢、重则杀头,但渔民家里晒点盐自己吃,收渔税的士兵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
李普晒盐是远近闻名的好手,晒出的盐粒子颗颗晶莹剔透、洁白细润,做菜烧鱼时味道格外鲜美。晋州城里的许多饭馆,都慕名来向他采购。可李普有个奇怪的规矩:每个月只卖两斤盐。物以稀为贵,他的盐价格高得离谱——一斤盐能卖足足五百高丽通宝,这可是渔民起早贪黑下海三个月才能赚到的钱。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普的家境越来越殷实,登门说媒的媒婆络绎不绝。可李普总是站在后院晒盐的海水坑旁边,一言不发。
时间久了,再没人登门说媒。村民们都说,李普是因为在海难里失去了妻子,没心思续弦。也有人想学李普的晒盐手艺,带着贵重礼物来拜师,却都被李普轰出了门。
村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李普忘恩负义:当年他逃荒到村里时都快饿死了,是村民收留了他,还帮他盖房子、娶了村里的姑娘;如今他既不续弦也不收徒,被救了命也不知道报恩,迟早要把祖传手艺失传了才甘心。一来二去,全村人都当没他这个人;李普倒也不觉得什么,每天上午提着桶去海边汲海水回家,下午在后院忙活晒盐,只有晚饭时,才会蹲在门口抽会儿旱烟歇口气。
直到有一天,李普提着盐篓出了村;七天后,他抱着一个女婴回了村。
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当时高丽刚统一没多久,又经过连年战乱,人丁稀少,私自买卖人口是要杀头的大罪。一直眼红李普家产的朴正安,连夜把这事报告给了官府。被绑到公堂上的李普,一口咬定女婴是自己的孩子,却死活不说孩子的母亲是谁。官府让人做了“滴血认亲”,结果两滴血居然能融在一起,只好把他放了。
这件事又在村里传了很久,说什么的都有。李普意识到全村人对他的敌意,便经常拿些钱救济贫困的村民。村民们得了好处,也就不再说闲话了,事情渐渐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