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据说最早的墓室不只是用来葬人,更是为了封住一种奇怪的东西。我只知道个大概,了解得不算详细,但对“阴墓镇尸”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种墓葬格局源自《易》,最初是为了封住山间成妖的百兽。自古以来,有些动物在山间修炼成精、化为人形后,会遁入人间,在市井开些门面,靠来往的人气掩住妖气,躲过“渡劫”。可天谴难逃,所以人口众多的古城里,经常会有老店小铺在半夜莫名失火,只留下几具烧焦的尸体——那就是渡劫失败的妖物。

善于望气的术士,会找到这些渡劫未成的妖物,用“阴墓镇尸”的格局把它们封在墓穴中,与死者同葬,以“气”守穴,为子孙后代积攒来世福报。相传土夫子(盗墓贼)若是遇到这种造型的墓穴,会立刻宰掉一只通体黑毛的公鸡,把鸡血涂抹在墓门上,再点九炷香,三叩六拜——生怕触动了妖气。

北魏时代,孝文帝拓跋宏定都洛阳后,暗中建立了一支神秘军队,在北方各地寻找大墓,靠盗取陪葬品充实国库、补贴军需。这支军队在河南挖开一座汉代杨氏古墓,破开两道石门进入主墓室后,发现灵柩中背坐着两个裸体男女。那男女转过头,俊秀的脸上居然长着尖尖的狐狸嘴,还发出“吱吱”的叫声。

军队首领到底见过大风大浪,立刻下令封住墓门,在墓壁上凿洞,把桃木、艾草点燃,将烟注入墓中。墓室内的男子突然说起了人话,说女子腹中已有胎儿,求首领放过他们,必有厚报,否则会遭横祸。可首领不为所动,足足熏了三天三夜,墓里男女的叫声从凄厉到微弱,最终没了声息。

为防止军内混乱,首领下了禁口令:但凡有泄露此事者,格杀勿论。可更可怕的事还是发生了——军队里突然爆发瘟疫,得病的士兵手脚长出青紫色尸斑,不出三天就会溃烂而死。首领急忙上报朝廷,没几天就来了一个道士装束的人。他了解事情原委后,带着士兵砸开墓的石门;等墓室内封闭的烟气散尽,众人看到两只成年人大小的狐狸蜷缩在里面,其中一只的腹部微微隆起,早已没了气息。

道士大叫一声“成了”,用石刀豁开母狐的肚子,“哇”的一声啼哭传来——他居然捧出一个血淋淋的女婴!

道士脱下道袍,把女婴包裹好,对目瞪口呆的士兵说:“把这两只狐狸烧成灰,把尸灰倒进米酒缸;再把决明子、黄精、花乳石磨成粉,从缸里舀米酒服用,瘟疫自会化解。今天的事谁敢说出去,必受烂舌之灾。”

遇到这么诡异的事,士兵们自然不敢多言。没出几天,瘟疫就消散了。道士在首领的帐篷里道别时说:这女婴生来就是为了“应劫”,父母家室被毁,前半生必会“毁一国而助杨氏成国”,后半生却要承受万人的指指点点。破墓穴的士兵姓李,还连破了两道墓门——将来杨氏建立的国家,必会传两代就被李姓所灭;而李氏建立的国家,又会因女人而由盛转衰。他能遇上这事,实属天意不可违。为了应劫,他不会再回朝廷,会带着女婴去深山抚养。临走前,他还嘱托首领一定要保密,在给朝廷的奏章里写“我治疗时身染瘟疫而死”。

可谁曾想,首领是个对北魏皇帝忠心耿耿的人。道士走后,他立刻把事情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了朝廷。

拓跋宏看了奏章,又惊又怒。为保住国本,他下令全国搜捕道士,格杀勿论。可天下之大,找一个人谈何容易,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自此,拓跋宏在全国推行“排道教,尊佛教”的政策——这也是北魏佛教盛行的由来。

而那支盗墓军,在首领密报朝廷之后,全体人都烂了舌头,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哑巴军”。

那个女婴,后来成了北齐最淫乱的胡太后。她前半生是北齐艳后,亡国后却自甘堕落,去青楼做了妓女,最终死于隋朝初年。

隋朝的开国皇帝,姓杨名坚,隋朝仅传两代,就被李渊灭国——李渊建立了尊崇道教的唐朝。据传,李渊的祖辈极为神秘,北魏末年迁居陕西,家财富可敌国,却终生一言不发。 XcJ+9RJtN1TQeyerOJX15i6dn21EIYOcG8LlwBgcvuOuP35q5DzNJbbAWjc4Ik8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