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从知识到智慧

我们一般通过读书、听课等方式获取知识。但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行万里路更重要呢?

这就涉及知识和智慧的来源。知识是从学习中来的,而学习是从外面摄取的;但智慧是从内生发出来的。我们要想从内生发出智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体验、有输入、有感悟,即通过一定的情境、一定的环境,才能有所领悟。

因此,“行万里路”更容易生出智慧。旅行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域里,去看自己的心。在旅行的路上去感悟自己。

此外,知识与智慧二者并没有必然联系。有些没掌握多少知识甚至没读过书的人也能悟到大智慧,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知识上升到智慧的,而且从知识推上去的智慧是通过环境体验到的,因此非常稳固。

再深入思维,我们会发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各种人打交道,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们可能遇到师长型的人,给我们正向的启发;可能遇到朋友型的人,跟我们共同成长……我们遇到了很多人,然后会突然在某个时刻明白:“哦,原来这个世界如此的不同,原来他是这样,原来还有人这样,有人那样……”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会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而这个人也不一定是高人或具有大格局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任何人都值得品味。

那为什么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呢?

因为无论读书还是行动,我们最终都是和人打交道,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感悟人生。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交往中学习他人的经验、体会而获得成长。

仅仅和周围的环境打交道,对我们的智慧增长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我们很可能在旅游时因为换个环境而心情大好,不会发脾气。但当你回到家,或者听到某个同事、朋友的某句话,就会瞬间让你火冒三丈。其实,这就是心随境转。

所以说,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因为遇见的每一个人对我们都是一种历练。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打开自己,感受环境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能量的相互作用,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拥有最大限度的收获。此外,我们还要专注。因为专注,心才能打开。如果一心二用,你就难以听到对方的分享,你也难以吸收到对方的精华。因此,当我们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时,一定要尝试把心打开,这样相互之间的学习会让人受益无穷。这就是阅人无数的意义。

然而,阅人无数后面还有一句话:“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因为阅人无数是一个方法,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效率太低,你需要自己去摸索,而且还有可能摸索到错误的方向。所以,天底下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位明师给你指路。此“明”非“名”,是“明白”的“明”。这位明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明白的人,之后才能给你指路。如果他自己都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方向、看不透人生、看不懂世界,那只能误人子弟,甚至还可能会害了你。明师是既能够给我们知识、方法和工具来应对眼前的事情,又能给我们指引人生方向去开启智慧的人。

然而我更希望“明师指路不如自己觉悟”。因为每个人本自具足智慧,本自具足圆满,只是很多人还未完全开发而已。甚至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明师指路,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自己觉悟,开发出自己的真心、本性,开发出自己的智慧。当我们自己觉悟之后,所有的问题就都能够解决。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也不可能一直依靠他人,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最终只能依靠自己。而本书作为我的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终极目的也是让每个读者能够自己觉悟,让更多的读者去开发出自己的智慧。 90DaWOahifsTZ81v3mCUaJoLwiEK8uhBOIPaRqy9VbltS3L080RZGkep2JW4la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