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凡人都有所图,有人图名,有人图利,有人图心安。
图名者,一定会被虚名所累;图利者,必然会被利益驱使;图心安的人,也会因怕麻烦而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
春秋时,齐景公手下有许多能力很突出的大臣,其中有三个武艺高强的将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曾经立下许多战功,自然身居高位。
这三人本来就是莽夫,因此有了权力之后,恃功而骄,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有时候甚至敢对齐景公出言不逊。
齐景公想要收拾这三人,但是却不好“下手”,因为他们都是功臣,如果自己现在收拾他们,难免会被人说“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之类的闲话。更何况这三人手中都有兵权,还是结义兄弟,情同手足,万一他们联手造反,国家势必大乱。
不过,齐景公身边有个谋臣叫晏子,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齐景公早已对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不满,而他也因为那三人常常轻视自己,对他们心怀怨恨。所以,晏子决定除掉这三人。他找到齐景公,给齐景公出了一个兵不血刃就能除掉这三位猛士的办法。
这天,齐景公把三位猛士请到王宫里来,说要赏赐他们珍贵的桃子,又说这桃子非常稀少,现在只剩下两个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一旁的晏子说:“这样珍贵的桃子,只有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人才有资格吃!到底哪两个人吃,请三位自己决定吧。”
公孙接说道:“我在森林里打死过一头野猪、两只老虎,如此勇猛,总有资格吃桃子吧!”说完拿走一个桃子。
田开疆则说:“我曾率领大军三次抵挡住徐国的进攻,帮助齐国守住疆界,还曾斩杀数十名敌将。正因为有我,周围那些国家才不敢觊觎我国领土。我也有资格吃桃子。”说完也拿走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说:“有一次,大王骑马过河,河里突然游过一只巨鳖,把大王的马咬住了,我立刻跳入河中,杀死巨鳖,救了大王和大王的马。这样的功劳难道还不配吃一个桃子吗?”古冶子见状指责他二人不该独占桃子。
公孙接、田开疆听后感到非常惭愧,说:“我们功劳不如他,勇猛不如他,却独占了桃子,太贪婪了,没有脸面再站在大王面前!”说完拔出剑来,自刎而死。
古冶子见他二人都死了,说道:“我们三人乃是结义兄弟,说好了同生共死,如今你们都死了,我也不能苟活于世!”说罢,竟然也自杀了!
齐景公见三人先后自杀,非常感慨,随即下令将他们风光大葬。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
晏子之所以能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位猛士,就是抓住了三人“爱争荣誉”,或者说“好面子”的欲求,然后用两个桃子“操控”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对于很多现代人而言,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春秋时期,当时的士大夫们非常重视荣誉、尊严和义气,这就是所谓的“士可杀不可辱”。
人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欲求。想要通过“欲求”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去挖掘对方内心真正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