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意气用事,是较量里的“投降书”

无论是生活中的争执,还是商场上的角逐,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信号得知胜负天平的倾向——谁先头脑发热,谁就离失败不远了。

冲动,往往比外在的敌人更可怕,它像一把利刃,不是伤害对手,而是直接刺向自己的要害,让人自毁长城。在关键时刻,情绪的失控,往往比策略上的失误更致命。

我们将视线拉回到明朝,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在这场战争中,明英宗朱祁镇因一时头脑发热意气用事,做出了几乎让国家覆灭的决定。

面对瓦剌部的威胁,王振这位权臣开始在朱祁镇耳边不断吹捧,说服他亲自带兵出征,以彰显皇帝的威势。朱祁镇听了之后,心中大喜,立刻决定“御驾亲征”。

这时的朱祁镇,犹如被蜜糖沾过了嘴,目光炯炯,头脑中早已装满了“英雄出征”的幻象,完全不顾及形势的严峻。于是,50 多位大臣和 25 万大军随他出征,向北推进,雄赳赳,气昂昂。然而,行至长城以北,突然得知瓦剌军队撤退了。王振又开始在朱祁镇面前极力吹嘘:“正是陛下的神威,让敌人望风而逃!”

然而,聪明的大臣提醒道:“这未必是敌人撤退,可能是在诱我深入。”但朱祁镇已经热血沸腾,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劝告,对胜利的幻想已占据了大脑,早已把理性抛到九霄云外。

果然,大军深入不久,便遭遇了敌人的埋伏。朱祁镇慌了,急忙派出三万大军迎战。一番激战后,几乎全军覆没,朱祁镇自己也仓皇逃至土木堡,惊魂未定。正当他紧张应对时,瓦剌首领也先假意求和,表示愿意撤兵。朱祁镇竟然相信了他,下令全军回撤。谁料也先在此时突然发动袭击,整个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败涂地。朱祁镇不仅陷入敌手,更被俘虏成为阶下囚。

这场惨败,几乎动摇了明朝的根基。每个人都能看出,明英宗的失败,正是由于他一时头脑发热,轻信了权臣的甜言蜜语,而忽略了理性判断和正确的局势分析。

头脑发热,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盲目乐观,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完全不考虑任何风险,导致失去理性判断;另一种则是情绪失控,突然发生的事使得情绪急剧波动,使自己陷入过度的焦虑或愤怒之中,丧失冷静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哪种状态,都极易让人在关键时刻暴露出破绽,最终导致失败。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屡见不鲜。有人因为一时兴起,辞掉工作创业,却没有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最终血本无归;有人在谈判桌上因对方的一句话愤怒反击,导致合作破裂,错失良机。一个人的实力或许可以决定他的起点,但能否走到终点,往往取决于他能否在关键时刻稳住自己的情绪。

就像下棋时,原本布局稳稳当当,棋盘上每一步都十分巧妙,然而,情绪一上头,随手一招暴露了自己的破绽,对方就会迎头痛击,招招致命。你后悔莫及,但又无法挽回。很多时候,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绝对的实力,而是谁能在情绪波动时稳住自己,不被冲动吞噬。

要避免在关键时刻头脑发热意气用事,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敬畏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千万不要觉得“这件事我手到擒来,闭着眼睛都能成功”,没有任何事物是百分之百可以掌控的。即便在喜悦的高峰,依旧要保持冷静;即便在低谷,也要保持理性。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成熟的人从不让情绪左右决策。得意时不张扬,失意时不沮丧,这种保持理性、藏好“底牌”的能力,正是智者的城府。

因此,在任何较量中,最可怕的不是强敌,而是自己的冲动与不理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让情绪支配自己,才是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 7wLU3PPx20h69SDm22DzEFoxHWzBs3WzveBmN9B2e3IrFBwN6tRYckyrsxibyR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