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三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混乱、是非标准让人容易误判的时代,更是一个智慧迸发、英雄辈出的时代,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研究三国的文章、专著和文学作品如鲫过江,出现许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手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是否都符合历史事实呢?本人发现,时至今日,很少有作品能够真正触及历史的全部真相,或浅尝辄止,或根本就是罔顾事实,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评价其中的人物,尤其是曹操和刘备,观点相互抄袭,没有新意。那么,真实的三国、真实的曹操和刘备又是怎样的呢?

曹操曾因为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昌,控制了汉室朝政,挟制汉献帝,成为汉室权臣,从而落了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贼恶名,一直被世人所诟病。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刘备则以汉室后裔、中山靖王之后自居,认为他有皇室血脉,一直企图恢复汉室江山而饱受人们的同情。事实到底是不是那样?

古人往往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观点,意思是说赢者通吃,包括后人对其评价。但是,东汉末年的曹操却是一个例外,虽然自己是一段重要历史的塑造者,更是人生的赢者,后来,他的儿子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大魏王朝,可是,历史对他的评价却不像其他朝代的缔造者那样受到尊重,反而是褒贬不一,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十分少见。原因又是什么?

汉献帝适逢东汉王朝江河日下之时,从开始到其去世,都不能主宰自己的一切,因此,他的一生是值得人们同情的。但是,我们对汉献帝的同情,决不应该转移到刘备身上,不能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就可以承载人们对汉室不幸的同情。否则,就会失去判断历史真相的能力和标准。汉室是汉室,刘备只能是刘备。我们不能用感情和自己的好恶来代替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否则,就不能揭示出历史真相,不能给历史人物以公正的评价。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应该放在历史背景中,放在历史长河之中去研究,才能还原真相。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有许多,比如,其一生和作为是否符合当时的政治伦理,其一生的作用是否有利于推动历史进步、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是否有利于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等,对三国中人物的评价,也应如此。那么,以这样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曹操到底是一个奸贼还是忠臣?他有没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其产生的背景如何?在当时是否必要?这一政策有没有积极意义?而刘备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出于自己的野心,还是为了拯救汉室,或是希望延续东汉王室命脉?历史真相到底如何?本书通过对二人的一生经历和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进行对比,试图解决这一历史问题。

相信读者看过这本书,就会发现许多历史真相,就会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三国,并得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NutYDfzT1PUPqwKld0NUXbaCVVQ11z3g+oHLYxO3IMlSryMQuDM8QtSyMbnPKv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