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又先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就是尧、舜、禹。
尧,姓伊祁,号放勋,又称唐尧。舜,姓姚,名重华,又称虞舜。禹,姓姒,名文命,又称夏禹,通常尊称为大禹。
尧德高望重。他团结族人,和睦相处,人民倾心于他。他生活非常简朴,吃粗茶淡饭,喝野菜汤,住简易房,人民爱戴他。尧年纪大了,要求部落联盟推荐他的继承人。四方首领一致推荐了舜。舜到底行不行?尧心里没谱。他决定微服私访,调查研究。
尧来到历山田间,看到一位身材魁伟的青年,正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耕地。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人从不用鞭子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尧等青年犁到地头,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青年人彬彬有礼,拱手回答说:“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子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听了心头一震,这个青年心地善良又有智慧,正是治国理政的必备条件。他和青年人细细攀谈一番,才知道这人正是他要了解的舜。尧又作了大量调查,然后让舜回朝做虞官。三年后,舜代尧行政。尧死后,舜继任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
禹是鲧的儿子。尧授命鲧治水。他用堵塞的办法治理,九年也没有成功。舜命禹子承父业,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把全国主要河流引入大海,终于平息了水患。他公而忘私,13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治水考验,人们公认禹是德才兼备的人物。舜死后,大家推举禹接任了首领。
在氏族社会时期,部落首领老了,就用推荐考察的方法确定接班人,叫做禅让。它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化传统。
由于尧、舜、禹治理有方,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因此被后人广泛称颂。毛泽东有诗赞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