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344年,魏国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听取孙膑的主张,答应救韩,但并没有马上出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实力同时受损之际,才于次年出兵。
第二年,齐军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矛头直指与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
魏军本来胜利在望,却遇齐军搅局,魏惠王恼怒自不必说。于是,他决定从韩国撤军,腾出手来,教训齐国。魏惠王命太子申为上将,庞涓为将军,率领十万雄师,气势汹汹直扑齐军,准备决一雌雄,顺便洗刷十年前桂陵之战的耻辱。
齐军进入魏国纵深地带,魏军尾随而来。孙膑根据魏军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形势后,定下减灶诱敌、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设伏聚歼的作战计划。齐军入魏的第一天造了十万个灶火,第二天减到五万个,第三天减到三万个。自作聪明的庞涓看到齐军灶火锐减,误以为齐军胆怯、士卒大批逃亡,就舍弃步兵,只带领轻骑兵加快追击,企图速战速决。当他昼夜兼程赶到马陵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道路狭窄,道路两旁阻碍很多,实在难以通行。恰是傍晚时分,隐约看到一棵剥了皮的树干上写着字。点火把看时,却见赫然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庞涓猛然省悟,正想下令撤退。刹那间,齐军万弩齐发,魏军惊慌失措,四散溃逃。接着齐军伏兵两面夹攻,乘胜追击,十万魏军所剩无几。主帅太子申被俘。庞涓见败局已定,大声喊叫:“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就拔剑自刎了。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史上著名的伏击战例。齐国之所以获胜,主要是采用了孙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的虚实作战原则。孙膑不愧是著名的军事家。
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连受重创,从而失去了与齐秦两国争霸的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