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403年,魏国在三家分晋后,终于获得周天子承认而成为诸侯国。时值战国初期,魏国的封建经济已逐渐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政权已经确立。这必然会引起奴隶主贵族的激烈反抗。魏国夹在诸强国之间,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偏弱。社会发展趋势和本国客观现状,都要求它变法图强。
魏国建立之初,李悝并不在国家权力中枢,他担任过中山相和上地守。这两个地方都在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他多次率军与秦国交战,深得国君魏文侯赏识。李悝主张变法的思想,切中了魏国时弊,再加上他的老师子夏是魏国重臣,所以在经历了地方官的磨砺之后,李悝终于成为魏国丞相。
在魏文侯支持下,李悝在魏国率先变法。政治上,废除奴隶制时代的世袭制度,根据能力选任官吏;取消旧贵族享受的世袭俸禄,用以招募贤才。经济上,采取“尽地力之教”的政策,鼓励农民垦荒;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测评土地,估算产量,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推行“平籴之法”,丰年时由官府以平价收购粮食,荒年时以平价出售,平抑粮价。实行法治。李悝汇集当时各国刑典,编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成文法《法经》六篇,把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和奖励,以及军功的奖励都作了完备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把封建法权固定下来。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考核士兵,奖励优秀者,并且按照士兵的不同特点,重新编排队伍,以发挥作战优势。
李悝变法颠覆了魏国的贵族世袭制和传统的井田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方面的建制,发展了农业生产,强大了军事实力,使魏文侯时期的国势达到高峰,并且称雄于诸侯国50年之久。
李悝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变法者。以后,各诸侯国纷纷仿效,变法图强。
李悝算是中国变法图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幸他能善始善终,这应该与魏文侯执政时间长不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