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绛是春秋中期的晋国大夫。公元前573年,他担任司马,执掌军法。
公元前570年,晋悼公大会诸侯,而他的弟弟杨干却扰乱随从仪卫军队的行列。魏绛处死杨干的车夫。晋悼公认为戮辱杨干就是羞辱自己,因此要杀魏绛。魏绛冒死执法完毕,就上书晋悼公,陈述行刑理由。呈书后,魏绛就要自杀,但被人阻挡了。晋悼公看了魏绛的上书,很受感动,非但没有降罪,反而擢升为新军佐,成为晋国八卿之一。
在晋国北面,生活着诸多戎族部落,人们习惯称他们是戎狄、北戎或山戎。
公元前569年,以无终为首的戎族部落酋长嘉父,派使者到晋国,通过魏绛,送给晋国虎豹毛皮,请求晋国和各戎族建立和睦相处关系。晋悼公认为戎狄没有亲近的国家,而且又贪婪,不如征伐他们。
魏绛却主张和戎,他向晋悼公陈述了五条理由。戎狄是游牧民族,历来轻视土地,看重财货,可以同它贸易,以财货买土地。同戎狄和好,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发展农业生产。戎狄服事晋国,可以震动四邻,威慑诸侯各国。同戎狄维持和平局面,军队得到休整,军备物资不需消耗,可以保存国力。从历史上看,以德服人才能保持长久的安宁和睦局面。经过魏绛入情入理的分析,晋悼公终于被折服,并责成魏绛料理和戎事宜。
晋国的和戎政策实施后很快见到成效。疆域扩大到霍山以北的今山西中北部地区,晋国人和戎族部落相融合,北疆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国力强盛。
晋悼公高度赞扬魏绛和戎的成就,并把郑国赠送的乐师和乐器分一半转赠魏绛。魏绛婉言谢绝。他对晋悼公说这是国家的福分、国君的威望和大家的努力,我个人没有什么能力。
在攻伐无度的春秋时期,魏绛从国家大局出发,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积极主张和戎并付诸实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魏绛不愧为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