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后,楚国遭受重创,国势萎靡,而崛起的吴国更对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不愿再与晋国争锋。晋国虽然获胜,但公室逐渐衰微,政权下移,国内各种势力互相兼并,再加上齐、秦外患虎视眈眈,因此也产生了与楚国平息兵争的愿望。夹在晋楚两国间的中小国家,特别是宋、郑两国,唯强是从,卷入战争,受尽苦头。它们更渴望平息战事,过两天安稳日子。
宋国执政向戌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他看清了当时的形势。凭借他和诸多国家实权人物交往密切的有利条件,穿梭于各国之间,游说弭兵事宜。他先取得晋、楚认可,又获得齐、秦赞同,并被许多中小国家接受。
看到条件成熟了,向戌出面组织,宋国于公元前546年夏天,召集晋、楚、鲁、蔡、卫、陈、许、曹、宋等14国有实权的大夫,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会盟。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两国平分霸权。除齐秦两国外,晋楚各从属国必须定期朝见对方盟主,并向双方盟主同样纳贡。谁破坏盟约,各国就共同讨伐谁。由于晋楚两国势均力敌,难分伯仲,因此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这次会盟后,中原地区的战争大为减少。特别是晋楚两国之间,在其后的40年内,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中原地区的中小国家也有了一个暂时的和平环境。这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大好处。不过,中小国家要同时贡奉晋楚两国,经济负担有所加重。
国际间的战争减少了,国内的斗争就加剧了。各国内部贵族之间为斗争需要,都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了一些适应历史潮流的新措施,从而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
向戌弭兵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也是弱小宋国的重大贡献。
这次会盟后,中原战场沉寂了,战争转向了东南地区的楚、吴、越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