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楚泓水之战后,楚国势力强盛,声威方振,中原诸国大都拜倒其脚下;而晋国自文公主政以来,国力强大,已具备称霸中原的条件。
公元前634年,楚国不满宋国依附晋国,随即兴兵伐宋。第二年冬天,楚率陈、蔡、许、郑五国联军包围了宋国。宋国求援。晋文公决定起兵救宋,城濮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战前,晋国确定了政治、外交与军事的总体作战策略。晋国首先讨伐实力较弱的楚国盟友曹国和卫国,引诱楚师北上。公元前632年2月,晋军不战而得卫国,3月又攻下曹国。岂料楚国并不上钩,而是继续进攻宋国。于是,晋国一面让宋国贿赂齐、秦两国,由其出面劝解楚国退兵;一面又把曹、卫土地分给宋人,以激怒楚国,反对劝解。劝解不成,齐、秦必然会站到晋国一边。事情果然按晋国的预见发展,齐、秦出兵助晋,晋国的反楚联盟形成了。
楚成王见形势骤变,下令退兵。但令尹子玉不听,坚持要和晋军比划比划。
子玉向晋国提出恢复曹、卫,楚军方可从宋国撤军。晋国识破他一石三鸟的计策,将计就计,私下答应曹、卫复国,让它们和楚国断绝关系;还扣留楚使,以激怒子玉出战。这一招奏效,楚军果然主动出击了。
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当年,流亡在外的晋文公受到楚国礼遇。他曾答应楚成王,如果两国不幸交兵,他将退避三舍。晋军退至城濮,静待楚军到来。
4月4日,两军对垒。晋下军用虎皮蒙马,直冲楚右军。楚右军惊骇逃散。子玉大怒,强攻晋中军和上军。晋上军佯败,晋下军也伪装败退。子玉即令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此时楚军侧翼暴露,晋精锐中军拦腰截击,晋上军也回头夹攻,楚左军顷刻溃败。子玉见状,急令中军停止进攻,撤出战场。
战后,晋军休整三日,班师回国;楚军向西南撤退,子玉羞愤自杀。
晋国兵力虽处于劣势,但总体作战策略正确,统一战线成功,战术运用得当;反观楚国,君臣不睦,主帅轻敌,战术失当,所以胜负自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