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桓公死后,中原地区诸侯各国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导人,群龙无首。素有“蛮夷之邦”之称的楚国北上争雄,中原各国忐忑不安。宋国实力不济,但宋襄公却凭仗自己爵位高,想压服各国,当中原霸主。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约楚成王及其他诸侯国君在孟地会盟。宋襄公为了争取与会诸侯信任,不听臣下建议,轻车简从来到会场。会场上楚成王发动突然袭击,抓捕宋襄公,并挟持他攻打宋国。后来在鲁僖公调停下,楚成王才于同年冬天释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国后,觉得很没面子,加上霸主思想作祟,因此不顾公子目夷和大司马公孙固的劝说,于公元前638年夏天,联合卫、许、藤三国进攻附楚的郑国。楚成王为救郑国,出兵攻宋。宋襄公感觉事态严重,被迫从郑国撤兵迎战楚国,由此拉开了泓水之战的序幕。
宋军返国后,就在泓水(今涡河支流)北岸驻扎,而北上的楚军尚未抵达,情势对宋军有利。楚军抵达泓水南岸后,开始渡河。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目夷(一说公孙固)建议立刻出击,而宋襄公不同意,反说君子不应乘人之危。楚军渡河完毕,尚未布阵,目夷(一说公孙固)又奉劝出击,宋襄公再次拒绝,又说君子不该攻击未成阵势的军队。等楚军部署完毕,宋襄公才发令进攻。弱小的宋军哪里是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宋军大败,宋襄公的大腿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被悉数歼灭。好在公孙固拼命掩护,宋襄公才突出重围,逃回宋国。泓水之战就以楚胜宋败落下帷幕。第二年,可怜的宋襄公就因腿伤而一命呜呼了。
宋国实力不济,而宋襄公却总是梦想称霸中原,真是自作多情;战场上本可抓住有利机会,而他却以仁义为由放弃,何等迂腐。
泓水之战不大,却彰显意义。毛泽东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可怜可笑的宋襄公,只配作千古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