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献公执政后,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吞并了许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迅速扩张,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接着,他又把贪婪的目光对准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小国位于晋国南端,晋虞相连,虞虢接壤。虞虢两国结成联盟,互为表里,彼此呼应,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晋国只有啃掉它,才能清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的大臣荀息献上一条妙计。他建议用宝马、玉璧向虞君行贿,借道伐虢,然后各个击破。晋献公认为这是绝好的计谋,但又担心虞国大夫宫之奇十分精明,极有可能识破。再者,他对宝马、玉璧这些稀世之宝也有点舍不得。荀息说,虞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看到价值连城的宝物,肯定会上钩。宫之奇必然反对,但虞君绝不听从。宫之奇聪明而不固执,虞君只要坚持己见,他就不会强谏。至于宝物,虽然珍贵,但只是在那里放一放而已。晋献公觉得言之有理。
虞君见到宝物,顿时心花怒放,一口答应晋国借道伐虢。宫之奇竭力劝谏,说虞虢是唇齿关系,而且久已结盟。晋国居心叵测,万万不可答应,但虞君就是不听。晋国借道成功,立刻攻打虢国,并占领了下阳(今山西平陆县北)。
三年后,晋国再次借道伐虢,虞君依然慷慨允诺。宫之奇再次劝谏。他说虢亡虞必从之。上次借道已铸成大错,怎能一错再错?他借用谚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进一步陈述虞虢关系。可是虞君执迷不悟,一意孤行。
宫之奇不忍心看到虞国灭亡,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虞国。临走时,他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就在这次借道之行了,以后晋国不用出兵了。”
果然,就在这年冬天,晋国军队借道虞国,灭了虢国。返回途中,又顺手牵羊灭了虞国,连虞君也当了阶下囚。至于宝马、玉璧,自然物归原主了。
宫之奇头脑清醒,目光犀利,不愧为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虞君鼠目寸光,贪图蝇头小利,到头来只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