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684年,实力强大的齐国大兵压境,要攻打鲁国。实力较弱的鲁国被迫应战。战斗胜利的天平似乎早早倾向齐国。
战前,鲁国大夫曹刿求见鲁庄公。曹刿问他凭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物品自己从不独用,总要分给身边大臣。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顺从你。鲁庄公说祭祀品从不虚报,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鲁庄公又说,大小案件我一定是据实裁决的,尽量做到合乎情理。曹刿说尽职尽责才是打仗获胜的必备条件。凭借这一条,我们可以应战。曹刿还请求和鲁庄公一起上战场。
决战在长勺(今山东莱芜苗山镇)进行。曹刿同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命令。曹刿急忙制止。他说齐军兵势正锐,现在出击正中敌人下怀。鲁庄公遂令鲁军固守阵地,弓弩手射住阵脚。齐军稍事休整,又展开第二次攻击。曹刿又劝鲁庄公固守不战。齐军以为鲁军怯战,就开始第三次进攻。曹刿看到这次的进攻势头已大不如前,反击的时机到了,就建议出击。鲁庄公亲自擂响战鼓,鲁军奋勇出击,齐军大败而逃。鲁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又制止了。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辙,又上车极目远望,然后建议鲁庄公乘胜追击。
鲁军大获全胜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战法。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的言行体现了他的军事思想。一是肯定了战争胜负与民心向背的关系。只有取信于民,才能获取胜利。二是运用了避其锋芒、敌疲我打,察看敌情、敌退我追的战术。
曹刿的军事思想被后人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以及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