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初年,姜子牙被封为齐侯,领有齐国。此后,齐国不断吞并周围小国,成为东方大国。齐国位于山东半岛及其以西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既是军事大国,也是经济强国。
齐襄公执政后,国内政治混乱。公子小白在师傅鲍叔牙保护下逃往莒国躲灾。公子纠在管仲的保护下跑到鲁国避难。
齐国两任国君相继被杀,出现权力真空。公元前685年,齐国大夫高溪和国懿仲等密召公子小白速返齐国。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掌权。管仲带兵堵截小白,一箭射中他的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倒地装死,骗过管仲,然后昼夜兼程,赶在公子纠前回到齐国,被立为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大败前来挑战的鲁国。他本想杀死管仲,以报一箭之仇。但鲍叔牙认为管仲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成就事业非他莫属。齐桓公听从建议,以诛杀仇人为名,逼迫鲁国交回管仲,然后拜他为相,委以重任。
在管仲的主持下,齐国对内政、外交进行重大改革。内政方面,全国设21个乡,实行国、野分治,形成统一整体;实行军政合一,保证常备兵员;对鄙野农民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采取措施,大力选拔人才;发展渔盐业,促进贸易,扩充军备。对外则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出兵打击周边少数民族,帮助中原华夏各国。
管仲的改革使齐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加强,在诸侯各国的威望与日俱增。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北杏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第一次充当了诸侯盟主。他前后九合诸侯,俨然成为霸主。其中最大的会盟在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盟军进攻楚国,迫使楚国也参加了以齐为首的会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又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大会诸侯,他的霸业达到顶峰。
齐桓公执政42年,是春秋第一霸主。春秋五霸有多种版本,但齐桓公都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