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三条大河干涸,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岐山一带又发生了地震和地崩,老百姓人心惶惶,认为这些都是不吉之兆。自然灾害频发更加剧了京畿地区人民对于周天子的不满。
幽王即位后,宠幸妃子褒姒,废申后而立褒姒为后,废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姓姜,由此引发了姒姓和姜姓两派间的激烈争斗,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公元前771年,申后的父亲申侯联络西北犬戎族进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周幽王被杀,王宫被洗劫一空,京畿土地荒芜,镐京一片衰败。
各路诸侯赶来勤王,赶走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周平王面对残破的镐京,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公竭力阻挠。他说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四面受敌;镐京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国、蜀国,沃野千里,称得上天府之国,迁都洛阳不如固守镐京。但平王不听劝谏,执意要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洛邑建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东周前期是春秋,公元前475年后为战国。
平王东迁后,失去了原来京城民众的支持,只能依靠诸侯力量来维系,因此就落入诸侯的掌控之中。天子直辖的洛邑王畿逐渐萎缩,最后只剩下方圆800里。天子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渐丧失。公元前708年,周桓王率王师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国国君不仅敢领兵抗拒,而且还打败王师,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天子的地位江河日下,只保留了天下共主的虚名。与此相反,势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到了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公元前249年,竟被秦国一起收拾了。从结局来看,平王东迁是一步臭棋。
东周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522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