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昌领导周部落的时候,这个部落已经很强盛了。他一心兴周灭商,因此多方网罗人才。虽然身边人才济济,但总觉得缺少一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帅才。
姜尚,名望,字子牙,出生于东夷。因祖上封国在吕,所以又名吕尚。他在外求学多年,文韬武略无所不通,但此时的商朝腐败不堪,实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听说周部落生机勃勃,姬昌贤明能干,就迁移到渭水北岸的磻溪隐居起来,边观察边等待,想伺机出山,干一番事业。
一天,姬昌来到渭水边,看见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正稳坐江边,聚精会神地钓鱼,口中还念念有词。姬昌觉得奇怪,就靠近老人,这才听清他叨念:“快上钩呀!快上钩!愿意来者快上钩。”仔细看,发现老人的钓钩远离水面,而且钩是直的,上面没挂饵料。姬昌见此人不同寻常,就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才知道他就是姜尚,果然学识渊博,兵法战策样样精通。姬昌高兴地说:“祖父在世时曾对我说,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栋梁之材帮你把周兴盛起来。你就是他所企盼的人呀!”于是,就请姜尚和他一起回宫,拜为太师,主持政务军事。因为姜尚是姬昌祖父所企盼的人,所以大家尊称他“太公望”“姜太公”。
姜尚不负众望,辅佐姬昌,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先后灭掉密须、崇等助纣为虐的诸侯国,扩大了周的疆界,奠定了灭商的基础。
姬昌死后,儿子姬发继位,姜尚被姬发尊为“师尚父”,继续帮助他完成灭商大业。公元前1046年,在姜尚策划下,姬发调集诸侯国军队,在牧野大败商军,一举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姬发称周武王,追尊父亲姬昌为周文王。姜尚因大功盖世,被封齐侯,领有齐国。
三千多年来,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文艺作品的渲染,姜太公简直成了一尊神。现在看来,他是大器晚成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被口口相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脍炙人口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