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东西大战,他只是在船上旁观?

云阳宫在长安西北三百里,可以遥望长安城。此宫是秦汉时期所建,又名甘泉宫,据说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帝的明廷甘泉。

皇帝有没有预想到自己的亲弟弟会发动叛乱?

或许是有的,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在某一次皇室成员都参与的狩猎之中,宇文直居然故意胡乱奔走,完全不顾应有的尊卑顺序。皇帝一怒之下,在所有人面前对这不争气的弟弟毫不客气地施以鞭挞。

先夺走弟弟的府邸,再于众人面前加以鞭挞羞辱——皇帝是否已然决心放弃这个弟弟了呢?不是没有可能。

既然兄长无情,就休怪做弟弟的不仁,宇文直决心发动兵变。

在他看来,太子宇文赟就是一个不能成事的傻猴子。他只需干掉那个尉迟运,就能搞定长安城。只要掌握了长安,他就可以宣布自己的哥哥宇文邕是个无能的昏君,一纸令下,出动五千骑兵,就能拿下云阳宫。

此时,已然是长安的雨季。这一个月,长安的雨似乎未曾停过,然而在宇文直动兵的这一天,雨,偏偏就停了!

宇文直认为这是吉兆,立即发动军事叛乱。

不得不说,他的叛乱确实达到了乘人不备的效果。小司空长孙览发觉叛军到来之际,已经无法阻止,他的对策,就是一溜烟跑去云阳宫报信。

叛军攻向肃章门。这是长安宫廷的内宫门,在太极殿后朱明门的西边,一旦攻入此门,前方就是内朝所在地。后世唐朝太子李重俊之乱,也是在这里。尉迟运就在此门前把守,叛军冲来之际,他甚至来不及召唤左右随从,只能亲手关闭宫门。

据说千钧一发之际,叛军的刀剑甚至划破了尉迟运的手指,但尉迟运还是及时关上了宫门。

随即,趁叛军在宫门下忙乱之际,尉迟运召集门内军士,把附近的几乎所有木料,甚至连床榻都拖过来,堵住了宫门。宇文直下令放火烧门,尉迟运无力阻止,急中生智,把膏油浇在方才搬来的木料床榻之上,使火入城门,更加炽热,宇文直的突击队,居然无法从大火中穿行入门。

如此,尉迟运赢得了他最需要的时间,四面军队不断聚集过来,宇文直实际上已经失败。眼看自己就要陷入重围,宇文直也只能放弃目标,带领自己的骑兵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三天之后,皇帝回到京城。又过了三天,宇文直在荆州被捕。北周的荆州在河南邓州,距离长安八百里。

皇帝下诏,将弟弟宇文直贬为庶人,不久宇文直连同十个儿子一起被诛杀。这时,距离宇文直担任襄州总管,高居普六茹坚之上,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此时的普六茹坚,已经是皇亲国戚、太子的老丈人。

宇文邕掌权之后,身边常常跟着一位大臣,那便是内史王谊。有心人都看得出来,皇帝和王谊在秘密筹划着什么。

这王谊不是出自中原的王姓人家,他出身于六镇之一的武川镇,事实上祖先来自乐浪郡,也就是朝鲜半岛的北部。

王谊颇有古乐浪人的耿直风范。宇文觉当天王那个时代,他只是一个宫伯属下的侍从官而已(左中侍上士),日常负责皇帝寝宫的安全。皇帝出行或是临朝听政之际,他就穿上一身金甲,左手拿龙环盾,右手拿虎环长刀,雄赳赳地随行或是站立护卫。

那个时候,所谓的天王(皇帝),只不过虚有其表而已,大权都在宇文护之手,所以大臣,尤其是宇文护的部下,往往对皇帝有些不在意甚至藐视。

有一次,皇帝出行,有个官员在皇帝身旁大大咧咧地说话、大笑。别人不在意,甚至皇帝也没说话,王谊却怒了。

他拔刀,大步逼近那人,怒目而视,一副要将那人就地格杀的架势。

那官员顿时变了脸色,向皇帝请罪,王谊这才不紧不慢地收起刀退回去。

如果王谊当时一刀斩了此人,恐怕宇文护也没啥好说的吧?

从此,拔刀者王谊之名震动朝野。

宇文觉的命运,不是这样一个拔刀的护卫就能拯救的,倒是王谊这个名字,因此传入了宇文邕的耳朵。

宇文邕掌权后,乐浪人王谊成了北周帝国的内史大夫,换句话说就是宇文邕的智囊。

跟王谊秘密筹划许久后,皇帝召来大冢宰宇文宪。

“几个兄弟之中,论才智谋略,大概没有能超过毗贺突你的了吧!来,你看看,我们商量的这件事能不能办?”

毗贺突,是宇文宪的字,意为“智慧”。

宇文宪一听,立即表示赞同皇帝的谋划。

不过,仅仅靠三个人的智慧,似乎还不足以确认此事的可行性,皇帝又想到了第四人,决定问问他的意见。

这第四人是普六茹坚吗?

不,是老前辈、宇文泰的女婿万忸于翼。

此时的万忸于翼远在安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安陆,担任安州总管。皇帝直接派遣使者,前赴湖北,询问他的意见。

皇帝看重的也仅此四人而已。

到这一年的七月,大德殿上,皇帝终于公布了自己之前的秘密计划,原来是要攻击东部的邻国北齐。

朝堂上,普六茹坚微微一笑,心想:果然如此。

没错,此时正是打倒北齐这个最凶恶的敌人的极好时机。

三年之前,北周曾派遣使者访问南方的陈朝,达成周陈联合反齐协议。两年前,陈朝率先启动伐齐战事,主攻地点为江北淮南,北齐在那个时候,已然暴露出武力急剧下滑的情况,连续战败,历阳、合肥、寿阳等重镇被陈军陆续攻克。

北齐变得如此不堪,背后的原因是内部惨烈的互相残杀。

就在北齐武平三年(572),北齐名将斛律光遇害。

斛律光不是鲜卑人,他是敕勒人,最初是东魏的都督。他曾在洹桥,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阳的安阳桥附近狩猎,望见一只大雕。当时他拉弓,只射了一箭,雕便应声而落。消息传出,人们都管他叫“落雕都督”——金庸《射雕英雄传》的源头之一,就在这里。

北齐立国之后,斛律光成为北周最畏惧的敌人。北齐河清二年(563)邙山大战,斛律光的对手是北周尉迟迥、宇文宪的十万大军,结果斛律光以五万骑兵,急行军赶赴邙山,砍下三千多北周人的首级,尉迟迥、宇文宪落荒而逃,北周人的死尸堆积如山。

北齐武平元年(570),北周围攻洛阳,又是斛律光杀至,披甲执锐、身先士卒,一口气斩杀北周军两千多人。

北齐武平二年(571),斛律光在平陇筑城,北周派当时的北周第一名将韦孝宽进攻平陇。韦孝宽与斛律光战于汾水之北,一败涂地,北周军被俘被杀一千余人。

试问,有此人在,北周如何能越洛阳一步?然而,武平三年(572),北齐后主高纬居然杀死了自己的擎天玉柱斛律光,理由仅仅是一句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

百升就是一斛,明月则是斛律光的字,这歌谣其实很低级,就是用谐音暗指斛律光有“上天”,也就是篡位做皇帝的野心,“长安”是指北周,是暗示斛律光和敌人勾结。

老实说,这是再明显不过的谣言(史书记载就是北周制造的),斛律光却因此被自己的皇帝杀死了。这是因为北齐后主高纬是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沉迷酒色,不理政务,喜欢给亲信乱封官爵,竟封了一百多个异姓王,甚至给自己养的宠物都封了爵位。为了享受,他大兴土木,向百姓征收重税,弄得民怨沸腾,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宠幸美女,尤其是他后宫里的一个绝色美女,叫冯小怜。

昏君当政,奸佞小人得势,认真做事的人便要倒霉了。北齐最擅长打仗的两个名将——高长恭(即著名的美男子兰陵王)与斛律光,都死在高纬手里。斛律光死时,敌对的北周甚至为此大赦天下。

到这个时候,北齐已经斩尽了自己的良将,而草原的突厥、南方的陈,都站在北周这边,宇文邕不打北齐,还能打谁?

战端一开,普六茹坚掌握兵权的机会就来了。

北周建德四年(575)秋天,北周兵分五路:

宇文宪负责第一路军,步骑兵两万人,主攻方向为黎阳。黎阳,就是今天的河南浚县,这里往北就是殷商古都安阳,往东则是曹操和吕布之间一场恶战的发生地濮阳,曹操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在此战中差一点被吕布生擒活捉。隋朝末年宇文化及和李密的一场生死大战也发生于此。

普六茹坚负责的是第二路军,不是陆军,而是北周少有的水军,号称三万人,坐着大小船只,从陕西的渭河驶入黄河,然后沿着黄河一路向东。

第三路,是侯莫陈芮带领的两万人,驻守在太行道上。侯莫陈芮是侯莫陈崇的儿子,他爹当年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大宗伯、司徒、雍州牧,排位在普六茹坚之上,可惜因为一句话(造谣说宇文护死了),得罪了宇文护。皇帝不得已,只能眼看着宇文护将老将侯莫陈崇逼迫自尽。

侯莫陈芮的任务难度并不高。所谓太行道,南起河南沁阳,北抵山西泽州,全长约八里。这条山路曲曲弯弯,又名羊肠坂。这里的防守任务很重要,因为是京洛要道的咽喉所在,却又很简单,因为是太行陉最险要的路段,易守难攻。

第四路,是老将 跋穆带领的步骑兵三万,也是以防守为主,防守地点在河阳道——河阳道南靠邙山,北依大河,只有中间一点空间可供部队进攻,也是易守难攻之处。

第五路,是万忸于翼带领的两万人。他的攻击对象是淮阳(今属河南周口)、襄城(今属河南许昌),这一路显然是侧翼,要发挥牵制敌人的作用。

而皇帝宇文邕的主力部队,则直接攻击河阴(今河南洛阳孟津北)、河阳(今河南洛阳孟津西)。在皇帝看来,这是日后吞并北齐的咽喉要地,当年周武王姬发伐纣,也是“东观兵,至于盟津”。

这次战争,其实是皇帝的一场灭齐演习。不过皇帝的这个心思,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的。大臣宇文弼就向皇帝主张:“齐国虽然无道,但毕竟元气尚在,想要击败它,就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打击才行。河阳这个地方,您知道是要害,敌人难道不知道?双方精兵都在此聚集,恐怕战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宇文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移兵北上,去攻击汾州(今山西汾阳),那个地方不是北齐的重点防守区域,城小,地形也相对平坦,如果集中兵力攻击,很容易攻克。

也有其他官员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主张走北路,攻击北齐的老家晋阳(北齐高家起源地);有的主张走汾川、潞川,再攻击晋阳。

皇帝认为,不能说他们的意见没有道理,只不过缺了一点政治眼光,所以他依旧选择主攻河阴。

普六茹坚有点小失望。他的任务,其实只是坐在船上,一路看两岸河洛风光,平时以运输粮食和军队为主,所谓作战也就是向岸上的齐军放放箭,因为北齐此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水军前来与他对敌。

他到水上后,岸上捷报频传,一会儿说皇帝亲自领兵,攻克了河阴大城;一会儿说大冢宰宇文宪领兵,攻克了武济城(也在孟津境内)。

终于,普六茹坚有了表现的机会,是参与攻击洛水与黄河的交汇口,即所谓河桥。拿下这个关键地点后,北周的水陆大军,便可以联合攻击洛口东西二城,全部占领之后,再放火焚烧黄河上的大桥,令南北交通中断,使北齐援军无法顺利抵达。普六茹坚在河桥大败北齐军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北周随即占领了洛口。

但是北齐还有两座城,一座是中潬城,这座城建在黄河中的一块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上,潬,就是水中沙堆的意思。另一座是金墉城,在今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一带,当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这里修建了金墉城的原型,主要目的不是搞军事,而是玩,属于皇帝的别墅离宫,其子魏明帝将之扩建为军事堡垒。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城还没修好时,也曾把这里当作临时的帝都。

《水经注》说:“谷水径洛阳小城北,因阿旧城,凭结金墉,故向城也。永嘉之乱,结以为垒,号曰洛阳垒。”

北靠邙山,南依大城(洛阳),金墉城就是这么一个让古代军事地理研究者眼光发亮的地方。

很可惜,北周大军围攻这两座城半个月,甚至皇帝亲自上阵督战,都搞不定。

这个时候,情报人员又报告说:金墉城的北齐守将独孤永业,连夜打造了两千个马槽。

两千个马槽,什么意思?马槽自然不是给人用的,这意味着,北齐的骑兵援军即将到来,至少有两千骑兵,加上步兵,更是不可估计。

九月,北齐的右丞相高阿那肱带着援军,抵达了河阳(在黄河北岸)。

这个时候,北周有两个选择,一是围城打援,做好长期围困敌军的准备,敌军援军来一路就打一路,援军打完了,城里守军的意志力也就崩溃了。后来李世民围攻王世充,就是这么干的,援军窦建德一败,王世充就绝望了。

另一个选择,就是先撤回去,以后再说。

围城打援,北周不是不想打,只是这个时候,皇帝不早不晚,龙体欠安了。

算了!大家回吧。

骑兵步兵,当初怎么来的,现在还是怎么回去。问题是水军怎么办?从关中到河南,是顺流而下,反过来那就是逆流而上了。逆流而上就意味着速度缓慢,如果这个时候北齐追击,北周的水军可就完了。

普六茹坚只能一把火把船烧了,水军变步兵。这火还可以吸引北齐的注意力,掩护北周主力撤退。

至于此前攻克的所有北齐城池,全部放弃,一个不留。

许多人心里嘀咕:哎呀,这一趟等于白打了啊!

其实并不能这么说,当年武王伐纣,集结了八百诸侯,所谓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可是武王和吕尚没有急于求成,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

北周的这一次东征,说白了就是一次预演,是为了测试北齐的反应能力究竟如何,能不能扛住北周的大规模攻击。 iC7AOu9zSLPs/AJDwDfiKImbEmBdhZRfytr73t8SUzg/Phg0MwBPNNKO/UVuFCk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