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老爹叹苦经:两姑之间难为妇

普六茹忠此时已经入阁,担任了大司空——本来这个位子是给宇文邕的,现在宇文邕当皇帝了,就给普六茹忠了。

这时候所有的权力都在宇文护手里,如果宇文护真的排挤普六茹氏父子,普六茹忠怎么可能当大司空?

此时北周的权力排行榜是:

太师兼大冢宰宇文护排名第一;

大司徒侯莫陈崇排名第二;

大司马尉迟迥(前任贺兰祥已病死)排名第三;

大宗伯达奚武排名第四;

大司寇豆卢宁排名第五;

大司空普六茹忠排名第六。

当时,北周试图夺取北齐的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如果此战成功,太师兼大冢宰宇文护的威望将空前高涨。

受此重任者,正是大宗伯达奚武与大司空普六茹忠。出兵时,已经是保定三年(563)年底。达奚武从南路、普六茹忠会合突厥骑兵自北路夹攻晋阳。

晋阳守将叫作段韶,北齐奠基人高欢是他的姨父。此时,北齐皇帝高湛也在城中。

为应对北周,段韶的第一步,是“以逸待劳”。当时晋阳已经下了几十天的大雪,加上寒冬季节,北风劲烈,段韶下令守城不出,就这样看着北周的前锋部队踩着深厚积雪步步前进。

保定四年(564)正月初一那一天,普六茹忠到了晋阳城下。这个时候的北周军,其实已经疲惫不堪。按常理而论,北齐既然之前不出兵,此时也会闭门守城,所以普六茹忠的计划,是先休整部队,再找机会攻城。

万万没想到,这个时候,段韶启动了第二步,就是“敌疲我打”。他精选了一支部队,呐喊着冲出城门。

虽然对手出手有些让人意想不到,但普六茹忠起初并不慌,因为他拥有一支友军——突厥兵。只要突厥骑兵一冲刺,普六茹忠再配合扫荡,杀散眼前这些敌军,难度并不大。

不料,突厥人觉得这帮北齐人有点癫,不愿意硬碰硬,马头一转,直接上了附近的西山,做起了旁观客。

北周这边只剩下了普六茹忠的部队孤军作战。于是普六茹忠大喊:“事势在天,无以众寡为意。”

突厥人都靠边站了,普六茹忠为什么不慌?因为在他看来,只要他这边拼死冲击,南路的另一路人马即达奚武部队也该到了,两路人马会合,就能取得胜局。

没想到在这生死关头,达奚武居然走错路,来不了了。结果就是普六茹忠的部队十分之四五战死了。

无奈之下,普六茹忠只能收兵,北齐人倒也不追。

这一仗,普六茹忠没有完成战斗目标,但是回到长安之后,皇帝宇文邕却很高调地夸赞他的功绩,提出要提拔他做太傅。这就引起了宇文护的警惕。

太傅,本来是万忸于谨做的。到这个时候,万忸于谨的年纪实在太大了,七十出头。古人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要是这个年纪还带兵出征打仗,老实说有点不厚道。

皇帝的意思,是让普六茹忠来接替太傅这个职位。在宇文护看来,这就是要把普六茹忠这股势力拉过去,成为忠君一派。

所以宇文护摇头了。

这一摇头,普六茹忠的太傅职位便泡了汤。更重要的是,普六茹家开始被视为宇文护不可拉拢,而皇帝却给予支持的力量。保定三年至保定四年(563—564),齐周又起大战。然而,普六茹忠负责的战线没发生什么战斗。为什么?因为宇文护根本就不想给普六茹忠立功的机会。

在打压普六茹忠的同时,宇文护想不到,这次的齐周大战,更是他本人的死局。

说是死局,并不是说他命丧于此,而是他的野心,到此就死了。历代的权臣,能问鼎帝位者,无不需要一场军事上的大胜,作为权力盛典的背景音乐。曹操父子能废汉献帝而自立,不是因为姓曹的比姓刘的高贵,而是因为曹氏在汉末数十年间,扫灭河北袁氏、关西群雄等多路军阀;司马懿祖孙三代权力传递,最终能废曹奂而自立,也不是因为司马家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司马氏在数十年间,在内部扫灭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反对势力,对外则先吞蜀,再灭吴。南北朝的更替更是如此,南方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北方的高欢父子、宇文泰父子,他们的野心,都借由战场上对手的尸骨实现。

宇文护要真正让北周群臣鸦雀无声,顺利夺取大位,就必须在战场上表现自己。虽然灭齐吞陈,这样的指望过于奢侈,但是打一个大规模的歼灭战,夺取邻国几个重要州郡,总归不会太难吧?

这次大战中,宇文护正是打算这么做。他认为,北齐此时一定预想不到自己会出兵。理由是:就在此前,宇文护得到了自己的亲娘阎氏尚在人间的消息,而且确认她滞留的地点就在北齐。也就是说,北齐把他娘当成人质扣押着。宇文护修书北齐朝廷,请高家把自家老娘还给他,作为回报,齐周通好,从此太平无事,友好如兄弟。

北齐皇帝高湛有点动心,他派人把宇文护的信送给段韶。段韶出了一个很实用的招数:眼下两国关系莫测,宇文护他娘在我们手里,这是上好的筹码。如果拒绝宇文护的要求,就是彻底翻脸。如果接受宇文护的要求,把他娘还回去,则会给宇文护造成一种我们实力不行,不敢得罪他的印象,一样会翻脸。不如用友好的言辞表示同意,但是不放人——至少等些日子再放人也不迟。

这个主意好不好?我们觉得好,高湛却不这么认为。

北齐老老实实地把宇文护他娘送去了北周。果然,宇文护冷笑了:敌人如果强,就不会把我娘送回来。现在我娘已经回来了,出兵最好的时机来了。

宇文护立即下令征调二十四军、京城附近的兵户及秦陇巴蜀各地的军队,还有各藩属部落,总计二十万人。

皇帝宇文邕很热情地给堂哥打气,还特地搞了一个仪式,在皇宫授给宇文护斧钺。宇文护的军事安排是这样的:

柱国尉迟迥担任先锋,攻击正面目标洛阳;大将军权景宣走南路,攻击位于今河南汝南的重镇悬瓠城;少师杨檦走北路,攻击位于今河南济源城西的“太行八陉第一陉”轵关;宇文护则率领大军,把弘农作为自己的前线指挥部。

至于不受待见的普六茹忠,就从沃野出兵,接应突厥吧——宇文护甚至没有给普六茹忠配备必要的军粮,以至于各路人马已经开动,普六茹忠还在为粮草忧愁。无奈之下,他只能召集附近的稽胡部落首领,编造出大冢宰已经攻下洛阳、突厥可汗已经进入并州的谣言,扬言稽胡若不服从,就要如何如何。信息不明的稽胡众首领,只能把本部粮草收集起来,打包送给普六茹忠。

但等这些事做完,普六茹忠已经没有出兵进攻敌人的必要了,因为中原战场上的宇文护已经败了。

宇文护不是一个合格的枭雄,战场上的考验是无法作假的。

几路兵马出动,只有一路比较顺利,就是南路的权景宣,拿下了悬瓠城。走北路的少师杨檦,曾经是与北齐交战二十多年未尝一败的名将,却在这个紧要关头犯了轻敌的毛病。顺利通过轵关之后,他引兵深入敌境,被北齐军包围,战败投降。

而正面战场,宇文护的主力围攻洛阳,堆土山、挖地道,整整三十天,没有丝毫进展。这边攻城不下,那边必有援助,宇文护赶紧下令,在东边河阳路挖一条长且深的堑沟,防止北齐的骑兵支援。

援兵果然来了,是兰陵王萧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北齐的两大“明星选手”,一个长得帅,一个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

甚至北齐皇帝,也御驾亲征来救洛阳。几路大军聚在洛阳周边,宇文护依旧攻城不止。

段韶也从晋阳南下了,带着骑兵三百人,跑上北邙山的山坡,像看西洋镜似的看宇文护的部署。

随后,段韶的左军、美男子萧长恭的中军、斛律光的右军,北齐三个最能打的人的军队,齐刷刷在宇文护面前摆阵。

当时,两边互相喊话,很有意思。

段韶说:“汝宇文护才得其母,遽来为寇,何也?”你们家宇文护刚接走了老娘,马上就来侵略我国,这是什么道理?

北周的兵回答说:“天遣我来,有何可问!”老天爷派我们来,你问那么多干什么?

段韶说:“天道赏善罚恶,当遣汝送死来耳!”老天爷很公道的,做好事的就会奖赏,作恶的就会惩罚,现在是派你们来送死啊!

这一席对话,恐怕给北周军士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响:我们是无理之师,老天爷不会帮我们的。

当然,真实战争是不讲仁义道德的,胜负终究要靠拳头分。北周步兵开始向前推进,北齐军则且战且退,但是阵型丝毫不乱。

这里要说一下地形。北周军是从山下往山上推进,这个叫作逆战,体力消耗很大。段韶的策略,就是等北周军力气耗尽,己方骑兵从山上往下一冲,对方就垮了,接下来,就是把对方慢慢地一个一个消灭。

这么一搞,北周军果然“大败,一时瓦解,投坠溪谷死者甚众”。美男子兰陵王萧长恭,带着五百骑兵,一口气突破了北周军对洛阳金墉城的包围圈。

到了这个时候,宇文护再不肯认输,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只有“解围遁去,委弃营幕,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这大概是北周立国以来打得最丢脸的一仗吧!宇文护回到长安,灰头土脸。皇帝出来迎接,亲切慰劳诸军。军士们在心中叹息:我们这个统帅真是窝囊废,好在皇帝宽仁大度。

普六茹忠也从前线归来,各路人马只有他这一支基本没有损失。皇帝说:“好啊。赏赐你钱三十万、布五百匹、谷子两千斛。”

宇文护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三年之后,即天和三年(568),普六茹忠患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宇文护到最后也没能将其收为自家人,顺理成章,普六茹忠也没能当上当初皇帝要给他的太傅一职,宇文护给他追赠的官职是太保,比太傅差一点。

普六茹坚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随国公。

成为随国公后,在皇帝和宇文护之间该如何自处?普六茹坚想起,当年宇文护曾经拉拢自己,老爹的吩咐是:“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

意思是:有两个婆婆,当媳妇可就难了,你还是不要掺和这档子事。

老爹的话是真理,但是世上有些事,就算站在真理这边也没用。两个婆婆要媳妇选边,那就必须选边,不选,就是她们共同的敌人了!

普六茹坚选哪一边?很快就有了答案。在那个时代,如果不选权臣,就默认是站在皇帝一边了。

皇帝宇文邕有个弟弟叫作宇文直。前文已经提到过此人,他是普六茹坚的上司。

宇文直本来站在宇文护那一边,属于宇文邕的敌对面。普六茹坚的父亲普六茹忠死后,空出来的大司空一职,正是由他来担任。然而到了天和二年(567),宇文直因为与南朝陈交战失利,被宇文护一撸到底,啥也没剩。

宇文直非常郁闷。一郁闷,他就想起了皇帝宇文邕:那是我亲哥,我是他亲弟弟啊,为什么我不能找他去?

然而,虽然是亲哥俩,宇文直和宇文邕此前却是表面极为友好,实际上互相猜忌的两大阵营中的人。

想改换阵营,得有人牵线搭桥才行。这时,宇文直想起了普六茹坚,他既是宇文直的老部下,又是事实上的帝党,在这一过程中,恰好可以充当桥梁。

在中间人的撮合下,宇文直一派势力顺利改头换面,成了武官中的帝党。而在朝廷中枢,也就是宇文护的天官府这边,也有或公开,或潜伏的帝党,如天官府宫伯长孙览。之前宇文毓当皇帝的时候,曾经派长孙览辅佐当时尚为鲁国公的宇文邕,宇文邕继位之后,直接提拔他做了车骑大将军、宫伯。此外,右宫伯中大夫宇文神举、内史下大夫乌丸轨、右侍上士宇文孝伯等也是帝党。宇文护对此居然丝毫没有察觉。

自从东征北齐遭遇惨败之后,宇文护确实有些消沉。

本来,如果节节胜利向东去,宇文护的威望就能空前高涨,那么夺取帝位,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结果呢?败得彻底。

这几年,宇文护差不多已经把军政方面的事务交给了皇帝的弟弟宇文宪来处理,授予他大司马、小冢宰职位。宇文护自己是大冢宰,小冢宰宇文宪等于二把手。

天和七年(572),宇文护已经年近六十了。如果没有篡位的意思,事实上,他应该及时退休,让出权力给皇帝,这才是保全自己的正确思路。 VBNeK1cP9xYrkYKhWeNHQjY9i3sgqLDx2Pm83TvpJ6IxaYZlfTmGaZ7oXRUaK/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