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GM:陈奕迅《单车》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的第一反应是好像有了软肋,又像是有了盔甲。听到这句话的我想,一直爱着我的父母是什么感觉?突然明白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的软肋和盔甲,他们永远是支撑着我的力量,也是世上最能牵动我心的两个人。
还在堪培拉的时候,室友每天都给父母打电话,能聊上十分钟,说说自己一天都遇到了什么。有时候,我觉得这样的电话没有必要,有时候,我又羡慕他,能有这么多话可以说。
有一天,我爸突然给我打电话,那时候我这里已经是凌晨一点。在看到来电显示的一瞬间,我的心突然“咯噔”一下,怕是有什么坏消息。接起电话,我爸说了一句:“没什么,就是你妈想你了,什么时候回来?”
简单聊了几句之后,我爸就把电话挂了。
老实说,随着离开家的时间越来越长,我跟父母联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刚出国时,我妈每天都要和我视频,现在我妈在QQ上,差不多一个月才找我一次。不知道是我越来越独立,还是已经走到了和父母关系的分水岭。
我妈从来不会像她的朋友那样,给孩子打电话的时候,时不时蹦出一两句“我们想你了”类似的话。我爸给我打电话的次数更少,只是一个月有一两次,会在我的QQ上没头没尾地留一两句言。我想想从小到大,我跟他们的相处模式似乎一直都是这样:
话不多,平日里也没太多交流,一起旅行的次数屈指可数,似乎只有我还小的那几次。
回国那阵子,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妈和奶奶时不时会说起我小时候的事。
说我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幼儿园门口拉着奶奶的手,死活不肯进去,是老师连哄带骗把我带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又把我带进教室,却没想到下一秒我就从教室的门缝里钻了出去,火速回到幼儿园门口的铁门前。我隔着门,看着我奶奶,边哭边喊:
“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要上学!”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我被带进了幼儿园的班级,那天放学,老师看着来接我的奶奶说:
“您家孩子到了班里还哭呢,但放心,他后来转头就睡着了,他能适应。”
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她们提起,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在听完这件事的时候,我看到奶奶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泪。
那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奶奶偷偷抹眼泪。或许是因为年纪越来越大,奶奶有时候反而很像个小朋友,很容易开心。她买了新东西就会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半天,还偷偷藏起来,又忍不住窃喜。我印象里只见奶奶抹过几次眼泪,都是因为我。第一次是我最初出国的时候,进海关之前我回头看了一眼,看到奶奶在偷偷哭。还有一次,也是我要离家,我没让家里人送,奶奶给我递行李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我不知道老人在送孙子、孙女离家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也不知道不懂电脑、不懂手机的他们要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消息。我不知道他们在看到儿女长大不再需要他们时的心情,更不知道他们看着我们长大到底是开心多一些还是不舍多一些。
我们拥有他们年老前的最后一点时光,而他们却不再拥有我们了。
时间真的是这世上最残酷的东西。
细细想来,我妈接触所有的新鲜事物也都是因为我——QQ、微信,还有微博。
老实说,我很讨厌他们无孔不入地关注我的生活,却又无法想象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看着我空荡荡的房间是什么心情。我妈是我的英雄,她从来不示弱,从来不在我面前难过,唯一的一次是她看到我坐在书桌前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说从小我就是这样独立的个性,长大了觉得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那时正戴着耳机,其实耳机里的音乐声并不大,她说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真真切切,却只能假装赶稿,连头都不敢回。
我后来选择了离开家,我知道自己绝不是少数,在一个人20多岁的时候,自己的理想与父母的期待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根本无法调和。我至今依然觉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满足任何人的期待,于是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只是如果他们出了任何问题,我一定会抛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顾一切地赶回家。
而他们也同时是我的盔甲。
每当我心情低落、难过时,只要想到他们我就会瞬间充满动力,想着自己成长的速度一定要超过他们老去的速度。或许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生活的各种糟心事,或许父母在某种程度上始终无法与我达成理解,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能让我觉得,我是被爱着的。我需要好好照顾自己,因为我的一点风吹草动,就是他们心里刮过的龙卷风。
天塌下来,你们就是我寂寞天地里的大英雄。
天最暗的时候,你们就是我心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