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法治报道的概念辨析

法治报道作为当前新闻报道的一种特殊类型,承担着向社会大众传播和科普法理知识、培育和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责任。法治报道需要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同时注重对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法治原则的阐发,注重体现对法的价值追求以及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维护。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法治新闻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常务理事兼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玉吉将法治报道定义为:“对依法治国过程中产生的与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及全民守法等有关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法治报道的主要目的是弘扬法治精神、公开法治信息、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民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内容一方面要突出‘法’,另一方面要体现‘治’,用法治精神、法理思维和法治观念去报道法治事件,每篇报道都应当尽量做到崇法、信法、懂法、明法,用积极正面的报道塑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国家形象。” ,本章主要采纳这一定义。

我国法治报道的发展历程伴随我国法治化进程同步展开。1980 年我国第一份法治类报纸《中国法制报》创刊,此后政法机关、中央与地方媒体竞相开辟法治报道版面或法治专栏,创办了一大批法治类专业报纸和节目。《检察日报》《法治日报》等法治报刊、《南方周末》法治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法治节目的开设,凸显了法治报道的重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报道应当充分发挥向公众科普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的作用,利用媒体监督功能报道重大案件,向公众阐释法律规范、法理精神,以正确舆论导向培育公民法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及时、客观地报道法治案件,用专业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法律知识、传递法治精神、讲好法治故事。法治报道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责任,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媒体机构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与国家法治建设同频共振,提升法治报道对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 Z7CPJU1fSIlAfeO4PDtdk8kLdJSAIetAnVh26BFGsmmDH88tvLJU9nvy6mtVGD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