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科技报道的特征

科技报道在传播主体、对象、内容、传播媒介、传播目的等方面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代的科技报道具有四组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特征。

(一)前沿性和生活化

前沿性和生活化,对于深度科技报道来说需要同时兼备。例如,2024 年 3 月 21 日世界睡眠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名为《就想多睡 15 分钟,为什么这么难?》的报道。全文 3510 字,从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 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入手,谈到睡眠质量的现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干扰睡眠的因素,从前沿医学研究的角度挖掘与睡眠相关的疾病,从生活科普的角度介绍了普通人每天究竟应该睡多长时间,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睡眠产业的发展与挑战。

世界睡眠日的次日,3 月 22 日,世界水日,同时也是中国水周。中国水利的微信公众号用图片新闻的方式发布了一篇名为《快来看这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长长长长长图》的报道。长图首先介绍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由来,接着历数了自 1994 年以来世界水日的宣传口号与自 1995 年以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由于长图将二者对应起来,受众很容易就能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比方说,2016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口号是“水与就业”,相应地,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以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深度科技报道为例,当它们出现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以及同一媒体的不同新闻版块时,这些报道还可以进一步采访社会团体、中外公司为保护水资源所推行的项目,剖析这些项目的公益性与市场性,调研中国乃至世界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现状与当地居民的生存状况,报道社区组织节约水资源的活动,深入了解不同区域关于“用水”的生活习性、文化传统,分析市面上不同类型饮用水之间的异同。

(二)时效性和功能性

科技报道讲究时效性,同时强调功能性,时效性与功能性往往体现在同一篇深度报道中。譬如,当科技报道在谈论医学和生物界最新的睡眠研究时,当科技报道在分析水资源种类、分布、保护时,这些题材所涉及的前沿的“科学与技术”往往具有时效性。与此同时,同样是上述两篇报道,当作者在给读者讲解关于如何获得更好的睡眠体验,分辨不同水质时,这篇报道又具有生活科普的功能性,而为了讲透科学技术所涉及的更为基础、经典的科学依据和原理,则并不追求绝对的前沿性与时效性。

(三)创新性和争议性

科技报道既包括面向前沿硬核科技的内容,也涵盖让科学和技术走进寻找百姓家的生活科普。随着人类科学探索活动的无限延展与深入,新的科学成果诞生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程度越来越高,科技知识及知识背后蕴藏的人类科技进化的动力,正在社会事件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全球科技传播已经从整体单一的科学知识的大众化传播转向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传播。科技报道的内容本身更加关注新兴科技和未来趋势,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与以往相比,科技报道更要注重科技伦理以及对全球性问题的科学解读。

(四)国际化和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科技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大家共享资源,推动科技传播的国际化发展。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科技传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促进各国间的科技交流与人文对话,增进了解,寻找共识。

科技新闻在报道全球科技的同时也在向全球展示中国科技与中国形象。科技报道作为中国国际化的媒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科技新闻话语的建构修辞及其传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鞠玉梅教授在《科技新闻建构国家身份认同研究——基于“科技冬奥”中外媒体新闻报道的个案分析》中指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国家富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近些年中国取得的一系列突出的科技成就,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媒体通过报道科技发展,不仅为公众传播科研最新发展动态,普及科技知识,同时也可建构一国的国家身份。” Z7CPJU1fSIlAfeO4PDtdk8kLdJSAIetAnVh26BFGsmmDH88tvLJU9nvy6mtVGD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