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财经报道的概念与特征

(一)财经报道的概念

根据赵智敏《财经新闻报道实务教程(第 2 版)》的描述,财经报道概念大概在 2000 年才出现,在此之前,人们通常将经济领域的相关报道称为经济报道。 李本乾、李彩英在《财经新闻》一书中,将财经报道界定为“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的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报道。它具体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货币、股票、期货等,有关这些领域的动态、政策、现象自然属于财经报道的范围;传统上关于社会物质再生产所牵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的活动也是其报道对象;甚至在经营管理领域,由于经营管理的结果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乃至整个市场格局,所以相关的新闻报道也就落在了财经报道的视野里” 。胡润峰等在《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指出:“财经报道应从‘利益’的角度报道、剖析经济事件与现象,为提升受众利益水平服务。前述广义、狭义财经报道的划分,即可在‘利益’层面获得统一。” 这里提到了广义和狭义的财经报道之分。

一般来说,广义的财经报道或称“泛经济报道”,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相关领域。 具体而言,从宏观的国民经济状况、政府财政政策到各行各业发展动态以及各个地区的经济特色,再到微观的个人消费行为、理财选择、生活品质、社会福利等都属于广义财经报道的报道范畴。其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经济现象和趋势,提高他们的经济素养和生活水平。其特点是覆盖面广、关联性强、通俗易懂。

狭义的财经报道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和投资的眼光来观察和报道经济生活。 具体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外汇、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监管、风险、机会等方面的信息。其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数据量大、分析深入。

在如今的新闻领域中,财经报道是一种相对广义的“泛经济报道”,覆盖社会经济领域,既有宏观的国家经济政策,也有微观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财经资讯,包括生产、消费、投资、理财等各个相关领域。故而,本章讨论的是广义的财经报道,也就是“泛经济报道”,它是一种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公众需求的报道类型。

(二)财经报道的发展现状与分类

1.财经报道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报道内容来讲,一方面,专业化的财经报道和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的财经媒体和分析师不断涌现,为读者提供更加准确、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泛经济化趋势也在逐渐显现,财经报道开始涉及更多的领域和主题,比如娱乐、旅游、体育等,这些领域的新闻也常常涉及投资、收益、市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趋势使得财经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于泛化而失去专业性和深度。

其次,从报道的形式来讲,财经报道通过引入各种新鲜元素,以具有可视化、可读性、互动性等特点的新媒体不断丰富报道形式,吸引用户关注。一方面,将数据分析作为财经报道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图文、视频、动画等可视化手段呈现相对抽象的财经数据,帮助用户实现最低成本的信息解码。另一方面,运用故事化的报道手法,通过场景化的细节描绘以及通俗化的类比等手段,实现报道内容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最后,从报道主体来讲,中国财经媒体类型越发丰富。根据业务类型,财经媒体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型:一是综合性媒体的财经经济报道部门,财经内容比重较大且报道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二是专注于财经领域的专业财经媒体,报道内容通常专业性更强,商业价值更高。三是财经信息服务集团,为企业和产业提供专业的财经、国际市场咨询和智库服务等,为金融从业人士提供决策依据和行业最新动态等。四是垂直细分的财经信息服务商。五是个人财经自媒体。 此外,当前财经报道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信息量大且存在重复信息和垃圾信息,导致读者难以筛选和判断。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自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的出现,财经报道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也发生了变化,需要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

2.财经报道的分类

(1)按行业领域划分。

财经报道的行业领域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政经类报道。报道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政策性和政治性内容,如宏观经济、经济政策、政治活动等。②产经商业类报道。报道产业状况、企业经营活动,如IT科技、汽车、房地产等产业及上市公司的情况。③财经金融类报道。报道股市、税务、国债、保险、银行等领域的动态和情况,提供专家分析、建议和提示等。

(2)按文本类型划分。

财经报道的新闻文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财经资讯。如国家财政政策调整、产业政策变化、公司经营业绩变化、股指涨跌等信息。②财经特写与分析。对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人物、事件等进行细致描绘,以生动展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如公司报道、人物访谈、行业分析等。③财经评论。对财经政策、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和评论其本质和意义,以专业的意见影响和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

(3)按新闻报道方式划分。

财经报道的新闻报道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调查性报道。通过资料信息收集与分析,揭示财经领域重大事件或问题,如重点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性报道。②解释性报道。通过背景材料的串联解读,揭示财经领域重要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如对政府财政政策变动信息的深度解读。③预测性报道。通过对财经领域新闻事实的发展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向受众提供先于事实的前瞻性分析报道,如结合经济数据对股市变动的预测等。

(三)财经报道的特征

1.专业性

21 世纪后,经济全球化浪潮波及全国,国内的财经报道纷纷借鉴和学习国外优秀新闻报道理念和视角,更为重要的是,财经报道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凸显专业意识,专业性成为财经报道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从报道对象属性来看,财经报道的内容较一般的新闻报道更为聚焦,报道对象涵盖了宏观经济报道、产业报道、金融报道等经济领域的相关议题,报道对象的专业化属性决定了其自身的专业化特性。

从操作技能要求来看,财经报道对记者队伍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记者需要对财经知识、财经内容有所了解,从经济学的专业视角来调查经济事件、分析经济现象、评论经济问题。在内容生产上,包括新闻的数据化、视频化呈现以及AI等新技术的应用等都向记者提出了更专业的技术要求。

从媒体运营生态来看,媒体竞争的落脚点必然是对用户市场的争抢,如何深耕垂直领域,打造精品内容,进而实施新闻付费,开辟增值服务,专业化战略的选择必然是媒体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现阶段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改善了原本财经报道内容的稀缺性,尤其是社交平台的迅速崛起给专业机构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交平台用户可以跳过媒体直接成为财经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专业机构媒体采访的对象,诸如专家、学者等,可以通过开通自媒体账号直接发布信息。媒体机构需要以更为专业的内容生产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并且,媒介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媒体机构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诸如,自动化新闻写作将颠覆记者既有的角色作用,媒介机构需要按照新的技术逻辑重构内容生产流程。一言以蔽之,未来财经报道将对媒体机构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分析性

财经报道不仅需要提供经济领域的实时消息,更需要基于环境分析、政策分析、趋势分析等做出专业性的报道和评论。对经济现象的解读分析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他们缺乏客观理性的分析能力,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知识获取极端便利的当下,即便人们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经济信息,但如何对信息内容做出专业性解读,则需要专业的财经媒体和财经记者去完成。在传播的积累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每个人或其家庭经济生活经验以外“大经济”的认识来源。 因此,财经报道的分析性即以专业的视角报道财经信息、分析经济现象、解析经济事件,从而弥合专业内容与受众解读之间的信息阻滞。

3.前瞻性

约瑟夫·普利策曾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来形容媒体的功能,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可以看出,作为“社会瞭望者”的媒体组织,做好对未来形势的前瞻性判断是媒体价值的应有之义。正如学者陈力丹所说,当前经济新闻的时态偏重于未来,受到未来意识的影响最大。

具体来说,一般经济政策的出台、重大经济事件的发生等要在现实中发挥效应往往存在一定时间的反应期,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财经报道的分析必须能够基于现实对未来进行合理的预判,在该政策或事件还未被广大受众广泛关注之前,及时洞察其中的潜在价值、发展趋势和后续的社会效应,一方面及时回应人们渴望媒体信息、观点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要在报道中做好相关的专业解读和舆论引导。

4.指导性

财经报道的指导性也可以理解为实用性,一方面财经报道对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发挥着指导作用,比如股票市场波动、银行利率调整、外汇政策变动等。另一方面财经报道为企业和个人的财经知识储备提供信息来源,比如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经济走势判断、产业政策解读等。财经报道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指导性、实用性是财经报道的核心价值和独特魅力。 0wumK4/rK0D8byMx+ky8QZk2Bf2zT86Ougnx+qn9pWwBgdOk553Q+z31ZWCoax1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