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四十年来,广播一直走在与交互性通信技术融合的前沿。尽管如此,当特斯拉、比亚迪等电动汽车,以电磁干扰为名,取消AM/FM接收端,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取而代之时,人们发现,大众广播的根本还是FM。随着传输通道的改变,广播从区域媒介变身为全网电台,交通广播应该如何深度融入数字传输渠道,在数字化平台上再次吸引听众?本文就交通广播数字化融媒发展的两大路径——再本地化和再线性化展开探讨分析。通过智慧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入实现交通广播融媒发展的再本地化,通过有声阅读列表的个性化定制探索广播融媒发展的再线性化。多种场景下的音频产品使用的再本地化与再线性化,将成为新时代交通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交通广播;数字化融媒;再本地化;再线性化
长期以来,广播以单一的声音媒介,形成了对环境和物品的“易融性”,比如广播与智能音箱、广播与智慧浴缸、广播与智能马桶……1986年12月15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开启将热线电话引入广播直播节目的先河;2002年4月5日,北京交通台《一路畅通》节目率先引入短信互动;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上线,浙江交通之声抢先开通“FM93交通之声”微信公众号……近四十年来,广播一直走在与交互性通信技术融合的前沿。广播与“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融合,让广播人有了一种“广播就是新媒体”的错觉。特斯拉、比亚迪等电动汽车,以电磁干扰为名,在取消AM接收端的同时,也直接取消了FM接收端,以“第四屏”取而代之,即智慧屏为特征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人们这时才发现,尽管有再多的“广播+ ”,但是广播的根本还是FM,还是传统媒体。当车载接收端只有AM/FM时,广播是典型的区域性媒介——驾车者在哪里开车,就听哪里的广播频率。在赛立信的各大城市收听率榜单中,本地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占据收听率排名前列。但是,当5G或便携式移动Wi-Fi接入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占据车内接收终端时,广播从区域媒介变身为全网电台,将不仅面对全国电台的竞争,还有移动音频平台,甚至视频平台、直播流的竞争。地方广播电台应该如何深度融入数字传输渠道,在数字化平台上再次吸引听众?本文就广播数字化融媒发展两大路径的再本地化和再线性化试作探析。
随着车载广播信号由无线电调频传输逐渐转变为数字化车载娱乐系统平台传输,理论上,广播频率就不再受到调频覆盖范围的限制,成为“全网电台”。广播传播全网化的另一面,即脱离了本地。听众可以通过车载娱乐系统,在全国所有电台,以及移动音频平台中选择收听内容,同时还可以选择接触所有的网络娱乐内容。面对全网化的竞争态势,广播融媒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广播融媒发展的第一大趋势就是再本地化。一方面,调频广播所在城市现有传统燃油汽车,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都更换成电动汽车,现有传统燃油汽车还是需要通过车载收音机接收调频信号收听广播节目;另一方面,不管接收终端如何变化,大多数驾车者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本地。因此,要坚守住“本地需求”和“车驾基本需求”,听众还是有电台节目收听需求的。
广播融媒发展的第二大趋势是再线性化。网络传播是陈列式的平台化产品。在移动音频平台上,节目或音频产品如同超市中的商品,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地陈列于“货架”之上。用户通过菜单选择或检索找到感兴趣的音频产品进行收听。但音视频产品是时间线性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时长,因此,音视频产品的接收使用,还是需要再线性化,让用户需要按照时间线性的先后顺序来选择、编排收听或收看。
自从“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以来,广播就和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平台上,广播如何再本地化,守住阵地?那就需要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的深度融入。交通广播与交管系统的融合,可以以1993年12月18日北京交通台的开播作为一个起点。从诞生之日起,北京交通台就是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和电台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兼具广播和交管双方的基因。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从人力到信息资源,北京交通台和交管局始终“无缝隙、全方位地合作”。2022年10月,投资228.2万,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交管局机房改造项目再次启动。如今的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已坐拥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指挥中心,靠遍布全市的交通检测、引导系统,让城市交通管理逐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可视化;凭借高度集成的数据链应用,“车车互联”、高度自动化的未来指挥也初露端倪。所谓智慧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简称ITS)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保障安全、使用高效的智慧化综合交通管理体系。ITS直达用户的智慧服务特点,使得交通广播的功能被替代了。人们可以腾出自己的“耳朵”,享受更多可选择的车载信息娱乐项目。要让交通广播真正融入交通管理体系之中,成为智慧交通系统的“组件”,让交通广播的服务不再仅仅是“可听”的,而且是“可用”的,甚至是“无感”的。这是交通广播深度融媒转型、再本地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智慧交通时代,如何保持交通广播的不可替代性?那就要实现从原来的“必听性”转化为声屏复合的平台化广播的“必用性”。比如,由完全自主技术团队研发的杭州交通经济广播(FM91.8)自有App“开吧”于2015年上线,根据从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直接了解到的数据,目前“开吧”App全国注册用户超473万,杭州本地用户近274万,月活量超过6万,平均日活量超过1万。作为一家省会城市的交通频率,杭州交通经济广播强调强贴地性、针对性和服务型特色。一是通过“开吧”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系统将王牌汽车维权广播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从广播中“搬”到客户端上,用户可以通过App直接在线上发起维权,系统会自动对接相应汽车厂商和汽车4S店,在节目组的线上督导和协调下自动办理维权业务,使广播的汽车维权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二是通过地图标注功能,开发上线限行地图、停车地图、“杭帮侠”应急求助地图等系列地图服务功能。三是打破传统广播传播模式,充分利用客户端平台,实现广播内容的融媒体传播与互动。通过“开吧”迭代互动方式,从传统的文字、单向输出转变成包含图片、视频、直播的全媒体形式,实现了用户间相互可见的社群互动。四是通过“开吧”打造融媒体公益IP人设“杭帮侠”,聚集律师、技师、热心司机等来自杭州各行各业的千余名热心用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其他用户解答问题。五是自主开发广播数字驾驶舱,通过“开吧”广播听众大数据可视化运营平台,创造性地将用户收听广播过程中,在融媒体平台的点击、互动、围观等反馈行为数据进行同步抓取、直观展示、多维分析,为听众需求洞察、节目质量判定与提升,提供了更直观有效的依据。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的探索实践表明,开发自己的平台,做不被替代的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就可以实现对本地化的强势回归。
相对于移动音频平台开发的有声阅读产品,广播直播节目具有即时性、口水化、知识性或艺术性相对缺失的特点。而移动音频平台推动传统广播转型的一大贡献,就是突破单一的线性收听模式,把音频产品带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历经100多年的技术进步,广播早已不再是传统定义中“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供人们直接收听的大众传播工具”,而是涵盖了所有的单一声音传播或融合声音传播的产品。相对于以时序编排、线性化播出的无线电或有线广播,移动音频平台就是平台化广播,而众多散在的音频产品可称为“碎片化”广播。就声音传播的特性而言,音频产品不可能完全摆脱时间顺序的线性化传播方式。因此,当广播摆脱播出时间表,以音频产品方式单独传播,到达用户终端时,还是需要重组时序,做到再线性化。
以网络在线音乐消费为例,作为听友的用户也许并不喜欢由节目主持人来串联编排时序,而只喜欢其中的一两首音乐作品。用户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顺序编排新的线性化播放时序。其他的音频产品,比如有声阅读产品的使用亦然,这就是声音产品在用户终端重组时序的再线性化。中国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博士王琳等通过对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三个具有正版版权的流媒体平台的列表进行研究,认为流媒体时代,人们不再从实体上拥有音乐,而是借助播放列表来收藏和消费音乐,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交流与互动。众创列表(即“大众创新+列表”)的核心是大众用户替代了传统音乐发行公司的“编辑权”,形成基于单曲基础上的“网络再编辑”。类似于音乐消费的曲目列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客户端和蜻蜓FM等,在新闻性音频的拆条传播上也有更进一步的探索实践。在云听客户端的“资讯”板块,滚动发布的单条音频新闻像单曲一样均以标题方式列表,用户可以点击收听,也可以像“刷抖音”一样通过“上滑”来浏览,选择愿意收听的单条新闻。蜻蜓FM还以“蜻蜓早知道”的方式开启向订阅用户的单条新闻推送,用户点击推送页面,即可进入其“一点资讯”官方音频播报板块,根据标题列表选择收听。这样的方式,打破了调频广播新闻节目中原有的时序不可变、不可逆的线性传播形态,实现了用户自主“选曲”列表的再线性化。
无论何种类型的广播节目都可以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平台上播放,传统广播将转型为有声阅读平台产品的提供者。而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再线性化,建立起个性化定制的收听列表。这种列表或是用户主动创建,或是平台基于算法洞悉用户偏好所组建的推荐列表。
智慧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入和有声阅读列表的个性化定制,是广播融媒发展的两种路径。它们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兼容的。具体到某一个交通广播频率发展的路径选择,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使然。智媒时代,交通广播必须加快融入智慧交通系统,以声屏复合的优势,实现从“必听性”到“必用性”的转型。平台化媒体时代,广播必须关注音频产品在用户终端的再线性化。无论是车载还是居家场景,以语音唤醒作为交互入口,开启音视频娱乐将是常态;无论驾车还是走动,移动性和伴随性依然是音频媒体生存保护的“金钟罩”。抢抓有声阅读产品的版权风口,多种场景下的音频产品使用再线性化,将成为新时代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魏淑媛系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