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作为中国广播最早实现分众化运营的领头羊,交通广播当下同样面临5G、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率先突破现有运营格局,摆脱当前发展瓶颈期,在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渠道拓展、资源共享重组、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从“大破局”走向“大发展”,是交通广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交通广播;互联网思维;视频化
1991年9月30日,中国第一家交通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信息台成立,标志着中国广播进入了分众传播的频率专业化时代。交通广播建台之初就关注“人、车、路”的矛盾,是率先在专业广播的垂直化和特色化探索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广播平台。作为新中国广播发展的独特平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交通广播已经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当前,面临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新挑战和新机遇,交通广播如何再次率先突破现有的运营格局,在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渠道拓展、资源共享重组、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以“破立并举”的决心促进新发展,用“大破局”激发可持续“大发展”?
破什么局?怎么破?
当前交通广播面临的困局: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交通广播处于发展瓶颈期甚至停滞不前的局面——在发展理念上,有的人存在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思想,发展思路和新局面难以打开;在发展方向上,缺乏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战略规划,融合转型路径选择艰难;在内容生产上,广播生产方式相对单一,内容生产流程与融媒传播需求不匹配;在传播渠道上,广播覆盖因技术政策难以突破现实困境,车载调频广播逐渐被网络传播所取代;在运营和经营上,人力资源不足,重组整合和资源共享缺乏机制层面的支持,市场竞争激烈,经营难度加大,等等。这些困局亟待突破。
所谓破局,就是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找到新的出路。破局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原有的局面,创造新的机会和价值,即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文化,找到新的出路,实现新的发展。
就交通广播来说,如何通过守正创新的破局求变,以5G、移动互联网技术赋能推动发展理念、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渠道、服务与运营等发展的结构性改革?这不仅是创新业务发展的问题,也是事业的使命担当,更是时代的命题。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交通广播的融合创新发展再出发,要一以贯之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思考、探索和实践。坚持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关于交通广播的“破”与“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创新实践的力度和深度。清代陈澹然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交通广播要想突破创新发展的瓶颈,当务之急就是要全局性思考谋划,勇于率先以“破”字当头,立“大破局”,建发展新格局。首先是理念的持续创新,要以全媒体理念打破惯性思维方式,对内重新检视交通广播的新定位、新使命,查摆直面阻碍创新发展的观念性问题,对外研究分析交通广播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系统性思维研究构建交通广播的全媒体战略,布局新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朝着互联网赛道奔跑;其次是高度重视创新实践,坚决打破交通广播现有的工作模式,创新交通广播融合发展的步法、手法和打法,在创新实践中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观念决定出路,把握先机才能赢得战略主动。这是破局的根本。发展理念不转变,发展实践就不可能改变。全局性思考规划和预见性布局相结合尤为重要。
这依然是人的问题。怎样的步法、手法、打法才能在融合发展上有新作为、新高度?首先有一个硬要求——要主动把互联网思维贯穿渗透到交通广播生产和发展的全链条,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位和挖掘交通广播的潜在价值,以互联网为赛道打开新的局面,以更大和更开阔的视野观照融合发展。其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把它作为交通广播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形成交通广播传播覆盖的新打法,通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广播节目视频化和车载移动传播平台,让“局域化”的广播走向移动互联网覆盖的“无所不在”的广阔全域,彻底解除广播传播覆盖长期受限的困局。这个“破圈”能让广播真正拥有了无限的传播发展空间,使打造和构建广播新生态成为现实。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重塑竞争新优势。
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是媒体生存发展的铁律。全媒体时代,随着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渠道、平台、形式等都可以变,但“内容为王”依然是黄金法则。
我们很努力,但为什么我们的工作距时代的、使命的、受众的需求仍有很大的距离?笔者认为,内容创新的矛盾主要在供给侧:党委政府和市场对内容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但我们供给的产品却没有改变或没有与时俱进地创新,且质量和服务都跟不上,造成一定的无效供给,甚至产能过剩。
因此,我们要紧扣交通广播的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选题策划,以新技术赋能的广播节目视频化为广播内容创新的抓手,以音视频内容交叉对新闻和信息的多元化表达,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内容作品。这是“破”广播的传统内容生产和表达方式这个“局”的重要手法和打法。
广播节目视频化(通过广播节目直播间视频直播、特定场景慢直播、现场视频网络直播、视频化采访、短视频制作等)从根本上改变了广播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内容生产流程、传播发展理念、专业队伍结构和管理机制等,大大提升了广播生存发展的竞争能力和空间。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能发短视频”的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切切实实让百年广播做到了“与时俱进”,以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助力广播构建“新生态”成为现实可能。以新理念、新技术的加持使内容创新,持续生产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品佳作,孵化好品牌,让深度融合的主流媒体更具传播活力,内容和品牌更受市场的关注和欢迎。
移动传播对广播来说不算新鲜事,因为一直以来,收音机、安装了车载收音机模块的汽车的可移动性都使得广播能实实在在地实现传统意义上的移动传播。而在当前5G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的移动传播又被赋予了新的场景意义,即广播进入“新基建”国家战略布局。这是广播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正如《美兰德独家观察》第45期(2022年11月)中“音频平台布局车载场景,车联网赛道成必争之地”一文中精彩评述的那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车联网的深入发展,车载音频产业成为音频平台的新战场”;“从移动时代迈入场景化时代,移动音频平台将持续推动音频与车载场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为车主提供多元化、智能化、场景化的车载内容服务和产品生态,另一方面也为品牌商提供新的营销市场,通过不断完善车载商业模式,助力车载音频产业价值不断提升”。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我们应认真研究、高度重视其给广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前瞻性预判平台和业态、客户和市场等不同层面的新需求并及时应用。广播进入移动传播平台已刻不容缓。
交通广播的目标受众为移动人群,而移动人群是近年来广播媒介领域内公认的最有价值的人群。据2022年美兰德调查数据显示,16.82%的被访问的音频用户主要在“上班通勤路上”收听音频内容,16.39%的被访问的音频用户主要在“差旅途中(火车、飞机上)”收听音频内容。5G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交通广播带来了全新的定位。传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交通广播通过5G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支持,实现了更高效、更广泛、更智能化、更个性化的交通信息传递和服务。
面对现实,我们必须改革应变,不断强化移动互联网意识和新的服务导向,拓展新的覆盖面、占领新的场景、研发新的发展模式,聚焦特定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增强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媒体。
优选社会资源进行深度合作,同样是构建新的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安徽广播电视台开发的广播移动车载传播项目“八方电台”,正在积极进行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新探索,目前已登录江淮汽车新车型车联网平台,正在适配奇瑞汽车智能座舱。
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提高资源配置,争取效益最大化。一是传播覆盖方面,交通广播应与兄弟专业垂类频率形成“交叉”覆盖,打通内部内容资源,合力打造更加优质、专业化、垂直化的平台。二是创新发展方面,要以创新内容交叉覆盖的新步法、新手法和新打法,打造属于交通广播领衔的新广播群。三是以交通广播为示范,探索广播新生态下的新机制。四是以项目化为纽带推进融合创新,开展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专业能力建设。五是打破广播传统经营模式,以更贴近市场的方式和新概念项目开创收之新局。
作为中国广播最早实现分众化运营的领头羊,交通广播要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思维,以互联网思维前瞻性规划布局,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良好创新环境,建设健全交通广播的创新文化,才能形成“大破局”的主动局面,以“破旧”促“立新”,进而实现交通广播走向新的“大发展”。
交通广播的创新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紧跟相关前沿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新需求,通过数据驱动、多媒体形式、社交化和智能化的创新,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无论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形态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有新作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新时代中国广播事业的新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张阿林系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