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同比下降28.09%,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4.54%。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车载智能终端正悄无声息地占领原本由车载FM广播垄断的传媒影响领域,交通广播原有的车内场景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智能化车内场景的迭代发展,如何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智能车舱终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内容服务,如何通过机制与人事改革来适应全新的内容生产产业格局,成为广电人特别是交通广播人必须直面、革新、跑赢的生存大课。
近年来,广东广播电视台通过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重构广电媒体的传播体系,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优势,用技术、文化和服务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与建设赋能,探索媒体融合的新发展模式,在各融媒平台上打好组合拳。截至2023年6月,IPTV基础业务有效用户达1 981万户,云视听系列App全国有效用户达到2.49亿户,广播各频率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近70%,位居第一,通过“粤听”等移动终端收听广播节目的人数与传统FM广播的听众人数已旗鼓相当。
已成立30年的广东交通之声,近年来在全国省级交通台年度与季度新媒体指数排行中一直位居前三,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经营规模与实绩也位居广东地区各广播频率之首。其在社会影响力与融媒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实践:锻造了一批在本地有号召力的品牌节目,如《大吉利车队》《全国汽车音乐榜》《朝朝早精神好》等;同时也打造了一批活动品牌,已连续20年举办广州车展直播室;还研发打造了一些融媒传播新内容品牌,如《晓洁跑交通》《广州路况测评报告》《珠水流金水上音乐厅》等。
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传统广播市场逐年萎缩,传统的FM广播的版面价值也不可逆地不断下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通过延伸人对环境的感知,为驾驶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信息与海量内容,使其能更便捷有效地使用碎片时间获得知识与信息。由此,基于传统FM广播音频传播方式的交通广播所面临的冲击与生存挑战更加直接与残酷。但这也迫使我们必须直面这些生存竞争与挑战,自我革命,杀出一条发展新路。而立之年的广东交通之声正与全国同行一起,不畏惧,敢担当,勤学习,勇实践,有作为,在“资讯传播”“服务赋能”“技术提升”三个方面大胆探索创新。
融媒时代,受众需要什么样的音频内容产品?广播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内容产品才更能满足用户需求,在履行党媒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同时兼备吸引用户的能力,以及获得经济效益的持续运营空间?广东交通之声从广东人的性情和爱好中获得了启发与灵感:
一要坚持“内容为王”,守好交通资讯第一传播强档的生命线,强化交通资讯的融媒创新传播。同时,依托中华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赓续岭南历史文脉、弘扬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成就上做足功夫。
二要强化传媒平台的服务赋能,做好以“广东交广”(即广东交通广播)为品牌的“全案服务”,做好“大吉利车队”等老品牌新垂类的更新换代,以及做深做透“广东交广优选”等新品牌产品的培育。要服务市场,依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深耕行业垂类市场,向资源要效益。
三要抓技术提升。广东交通之声一直在探索车联网时代的交通广播如何顺势而为,正在抓紧筹备部署在车联网平台的内容合作,顺应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趋势,积极开拓智能车舱平台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同时与广东交警共建“交通信息融媒直播中心”及全平台的“1052交通信息集成中心”,希望以这些抓手为突破口,架构形成权威实效的交通路况信息车联网化与市场化新格局。
四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作为广东广播媒体经营的“领头羊”,广东交通之声既要勇于改革、推陈出新,又要稳扎稳打、有序推进;既要有战略布局,也要讲战术实践,脚踏实地强壮自我造血功能。要严抓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专业强、能拼搏的年轻骨干,不断研究培育新业态、新产品,寻求一条切合实际的市场化发展新路。
过去30年,中国广播以“羊城交通广播电台”等全国专业交通台的崛起创造了广播“珠江模式”的新辉煌,但这些荣誉与成绩都是“过去时”。只有直面困境,努力奋斗的“进行时”才能赢得灿烂的“将来时”。未来30年,相信经过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融媒时代开创出交通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周炜系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