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中思政课教材中的内容特点

辛 莹

“思政课程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的主渠道。” 在统编版高中思政课教材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整套教材都遵循了这一思想的指导,突出了育人导向;另一方面也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这一思想,在编写理念、内容安排、编写体例上都兼顾了政治要求和教学需要。

一、突出原著原文进入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接触到习近平总书记原汁原味的经典表述。统编版高中思政课教材中就引入了大量的原著原文,如直接摘录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原文表述,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学生能够看到最权威、最标准的论述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更好地领略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理论品格。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中,专门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框,内容上不仅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涵盖了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对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充分彰显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在内容编写上,教材每个段落都采用权威的理论表述,每一句都力求严肃准确,让学生读起来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有助于向学生传递权威、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思想认识,避免和克服各种错误观点与思想倾向。

二、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讲好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这是我们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科学方法与有效路径。统编版高中思政课教材在编写上高度契合“八个统一”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智慧。

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用历史事实和实践检验有力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解释,又有发展成就的充分说明,让学生在感受真理的力量中真学真懂真信,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体现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的要求。

再如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基于社会实践展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能听到、能看到、能感受到的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如第三课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中,以分享本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加以评价作为切入点,从现实的体验入手引起学生思考,进而提出如何理解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科学的学习路径,也为学生在自身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体现了“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的要求。

三、牢牢把握学段特征

对高中生而言,在思想认识方面初步具备了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学习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联系、发展、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因而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重在实践体认和理论学习相结合” ,促进理性认同,提升政治素质。高中的学习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重要中间环节,具有鲜明的过渡性特征。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内涵,教材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成就入手,用文字加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时代到底新在哪里,展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延续了初中阶段情感体验的做法,另一方面又有高中阶段进行理论学习的要求,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再如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在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先用某村村民在集体经济中获得多种收入的案例激发学生对该村所反映出的我国个人收入方式的认同感和向往感,然后引导学生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思考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强化学生的制度自信。

四、注重教学体系转化

统编版高中思政课教材在编写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转变成高中学生可认知、可理解的课程、教材和教学体系,进而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学实践证明,现行统编版教材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可。

一是坚持集中呈现与分散融入相结合。在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集中专题讲述的同时,又分别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结合不同学科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特征。在单一模块中,坚持系统阐述与分专题展开相结合,如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既全面介绍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又分专题介绍了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经济发展新思想与经济发展新理念,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思想。

二是坚持原文与案例相结合。在每个版块的编写上,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框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经历密切相关的案例、材料等。在教材的具体编写体例上,在正文部分偏重于原著原文的直接摘录引用,确保表述的严谨规范和高度归纳,在探究与分享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生动而有深度的材料和案例,引发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在相关链接部分提供了与正文相关的资料和案例,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理解。

三是坚持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统编版高中思政课教材在规划设计上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知”与“行”的关系,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从现实案例出发引出理论,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回到生活中进行实践。如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当中,一方面在全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劳动就业、绿色生产和消费等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探究,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子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9.

[2]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7-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7/t20210723_546307.html. XDZjoWUL8sRt1mbGdpgwEtQYHHTLZTgX2OcA9oO36dLmUoo2DeOEWxTNHWKlMZ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