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学校思政课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双向互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
作为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基地、天津市“三全育人”示范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品德教育示范校和天津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新华中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传承百年养正文化,彰显“养正育才 发展优长”的育人特色,丰富思政教育路径,扩大思政教育价值,不断提高思政课程育人实效,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新华特色”的思政育人格局。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中,构建“养正先行”的党建育人品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协同的课程体系,大德育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活动育人体系,“一体二翼,三维融合”的科研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思政工作有效实施;优化课程体系,率先提出“思政+”课程体系并纳入我校“养正一培优一扬长”课程体系,跨学科课程思政融合效果显著,形成 30余门特色校本思政课程,并通过市级学科课程基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创新学科融合路径,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手抓,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彰显学科育人价值;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科研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科研素养;倡导教师成为思想政治引领者、专业知识传授者、学生发展指导者、课程资源开发者、专业发展研究者的“五者”教师。
基于以上的时代背景和学校教师多年探索实践,本书应运而生。本书整合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实践成果,旨在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逐步完善学校“思政+”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作为突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限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补充,着力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提升专业育人质量。本书内容设计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不断探索学科融合新途径,把研究成果凝练升华,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各项成果依托课程载体,基于实践,立足学情,利用论文撰写、教案设计、作业创新等表现形式,巧妙设计课程思政的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使思政元素与学科学习有机融合,科学有效地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育人模式、育人路径的创新,达成育人目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华中学在“三全育人”大思政背景下,将继续健全内容融通、上下贯通、内外联通的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优化课程、教学、活动、文化各方面教育资源,将理论思政和实践思政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协同促进,在知行合一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识、提升素养、塑造品格,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华路径与智慧的推广应用,深度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品质、资源供给、评价优化、途径创新,构建实操性强、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育经验成果与教学资源,为课程思政贡献新华力量。
编 者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