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谈课程思政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宋博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不同,高中课程思政突出德育问题,旨在将德育贯穿到每一门高中学科中,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高中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是必要的,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升学生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自信,实现学科育人。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而思政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手段,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②提升学生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自信:在英语课程中,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坚定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价值立场,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③实现学科育人: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交融的学科,其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育人的功能。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

一、文献综述

学界关于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始于 2018 年,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教材分析、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以英语课程思政理念开展教学实践。笔者通过梳理以往的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关于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英语课程,例如学者夏文红、何芳提出“应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引导青年学子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应培养青年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关于中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较少,并且结合现有教材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方面的实践方案也较少。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的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对于培养心智健全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高中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英语课程在学科育人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作为一门工具型学科,英语课程可以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要求,同时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保障学生自我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思政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同时培养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因此,将思政概念融入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外研社版2019 年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Food for Thought的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中的A child of two cuisines为例,浅谈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教学内容

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涉及的主题语境内容是多元饮食文化和健康的饮食习惯。A child of two cuisines讲述了一个中英跨国家庭的饮食故事。课文以跨国家庭中孩子的口吻介绍了中英两国的代表食物,以及一家人在饮食习惯的碰撞与融合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读前的导入活动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黑暗料理”,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话题,为课文学习做铺垫。读中活动考查学生对课文标题的理解。读后活动则通过探讨主旨大意、细节理解和开放性问答等活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单元主题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充分研读文章,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使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加自然和流畅。本课时的语言能力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四种情态动词:dare not, have to, needn’t和had better;学习能力目标是通过带领学生略读,获取课文大意,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阐述标题的含义,并且通过带领学生精读,快速找出文中表达人物对食物的观点的句子,梳理细节;思维品质目标是通过阅读文本以及完成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文化意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一些著名的英国食物,引导学生了解中英饮食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达成对多元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三)阅读前活动

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播放一首以食物为主题的英文歌曲,并且展示课文中提到的一些著名的英国“黑暗料理”,让学生表达自己愿意尝试的食物并给出原因,以此来激发学生已有的语言和背景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和预热。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并猜测标题的含义,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四)阅读中活动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略读文章,关注首尾两段,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出课文大意,从而对课文主题“中英饮食文化融合”有所把握。接下来,引导学生细读第 2 段到第 5 段内容,从课文中找到相应信息并完成表格,重点关注课文中一家三口对不同食物的情感态度,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对信息的整合,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在第 3 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并分析文章中使用情态动词来表达情感态度的句子,并且进一步总结文章涉及的 4 种情态动词的用法,为阅读后活动做准备。

(五)阅读后活动

在阅读环节中,通过对文章的略读和精读,学生已经对文章内容和结构十分熟悉,并且了解了四种情态动词的使用原则,阅读后活动主要以口语练习形式进行。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外国游客在中国餐厅点餐的场景。一名学生扮演外国游客,因对菜单上的菜品和餐具不了解,需要服务生的帮助;另一名学生扮演服务生,为外国游客提供帮助,在描述菜品的同时,传播中国饮食文化。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仅能够练习阅读中学到的词汇、语法和相关表达,还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理解,实现了对多元饮食文化的包容;与此同时,通过讲解中华美食,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包罗万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作业布置

本节阅读课的作业为写一篇文章,主题是“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中华美食”。具体来说,要求学生首先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其次运用课上学到的词汇和表达,并按照教师给出的具体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中华美食并简述喜欢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任务,教师会给出一个关于宫保鸡丁的范例。课后作业在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同时,使其对中华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多元饮食文化也更加包容,强化了阅读课后的思政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是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一步步在学习活动中深入分析文章中潜藏的精神内涵,将思政元素与英语阅读教学相融合,帮助学生在高中这一至关重要的人生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做到以上几点,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对课程育人价值的认识、对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挖掘分析的能力、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教学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在平时的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efv8WViw99OaUrqJgwQjouxnY1L//0vl9xi/OhJj0fl045BXGutaOL0ngz71ZQ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