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融合课程思政的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及晓晨

一、相关背景和概念界定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

课程思政于 2014 年由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7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022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要求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

(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指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本文以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为例设计了一节课,在此,我们将重点介绍教学过程,旨在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一)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标志并提出问题:①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教师解释标志寓意)②这个标志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①这是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标志。②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思政融合点:通过观察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标志特征,可以直观发现此标志为轴对称图形,从而让学生思考,函数图像是否也有这样的轴对称性质,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

通过介绍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立背景以及所展现出的抗疫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民族伟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介绍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标志寓意,为学生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志愿者和专家为抗击疫情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奉献以及医务人员的伟大和神圣。

(二)新知探究

(1)画图。一种陶瓷杯的曲面与轴截面的交线为抛物线。已知杯口半径为2 cm,杯高为 4 cm。试在曲面的轴截面建立直角坐标系,使该曲面顶点(即抛物线顶点)与原点重合,画出并观察该抛物线的图像特征。

学生画图并回答:这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2)验证。为了验证对称性,不妨取自变量的一些特殊值,观察并列表记录相应函数值的情况,可以发现,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有:f(-3)= 9 = f(3)、f(-2)= 4 = f(2)、f(-1)= 1 = f(1)。

(3)概念形成。

偶函数: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x ∈ I,都有-x∈ I且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偶函数。

注意:函数的奇偶性是整体性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f(-x)= f(x);图像关于y轴对称。

(4)概念巩固。请学生仿照这个过程,说明函数g(x)= 2 - | x |也是偶函数。

(5)概念形成。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类比探究偶函数的方法来完成奇函数的探究并展示探究过程。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探究过程,然后回答奇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x∈ I,都有-x ∈ I且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奇函数。

(6)思政融合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既可以巩固研究思路,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奇偶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概念应用

判定函数奇偶性的方法有两种,即定义法和图像法。

1.定义法

(1)求出定义域。

(2)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3)∀x ∈ I计算f(-x)。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定义法的步骤,并补充非奇非偶函数和既奇又偶函数。

2.图像法

(1)若f(x)是奇函数则f(x)的图像关于___对称。

(2)若f(x)是偶函数则f(x)的图像关于___对称。

3.思政融合点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感受数学之美。

(四)归纳小结

教师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课后思考问题:在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对称性?

思政融合点:引导学生在课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物体的对称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认识数学的重要性,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总结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可以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互动问答、动画演示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融合课程思政的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通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创设情境、创新教学方式等策略,可以实现数学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增辉.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创新[J].在线学习,2022(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3]赵金凤.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高中版),2022(15):3-5.

[4]赵雪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2):72-74. efv8WViw99OaUrqJgwQjouxnY1L//0vl9xi/OhJj0fl045BXGutaOL0ngz71ZQ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