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讲话,阐明了新时期下学校的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当下的中国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问题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民族复兴、社会建设的必然途径。而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开展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思政课程,而是要充分利用好其他课堂的教学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作为新时代下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做好教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仍然需要整合、挖掘、创新和充实数学课程的内在思政资源,通过课程思政化的推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课程思政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灌输于学科教学中,使得每门学科都参与学校的全员、全方位育人过程,形成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
数学课程思政是挖掘数学课程育人功能、丰富数学课程内涵的重要途径,是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科学方法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围绕高中数学课程,深度发掘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归纳、总结课程思政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效衔接点,在教学中融入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教育、科学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强化高中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重在建构,授课教师是核心,手中的教材是基本,充分挖掘现有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深度内涵是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围绕教材,多渠道挖掘和总结课程思政资源。
本文结合新课改下 2019 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部分知识点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深度分析。
2002 年,第 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大会会标是依据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而进行设计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是否能从图中找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利用赵爽弦图的特征,可以发现会标是由 4 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了一个较大的正方形,这个大的正方形的中空部分是一个小的正方形。因此,由图形可知,大的正方形面积明显大于 4 个小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即a 2 +b 2 >2ab(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为a,b)。
学生借助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间的共同讨论,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弦图的数学意义,引出对于勾股定理证明的一种新的思考。教师同时介绍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重要意义。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体现了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在这次盛会中,选用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作为会标,是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高度认可。
通过融入多元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这些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感悟它们在社会科学技术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家所做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数学的角度,通过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去促进学生思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努力拓宽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宽度,从大方向着手思考,从小细节逐渐积累,进行更加深入、多角度的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
教师在深度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思政素材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其本身包括了丰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从数学家的名人轶事、数学公式定理的发现等切入思政点,能够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思考问题的发展性观点,以及坚定、自豪的家国情怀。
解析几何是由发展的需要而促生的,同时也为微积分的创建提供了重要支撑。教师提示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所给主题,通过资料搜集、素材汇总等形式来完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题,再根据个人情况来分配任务。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加以指导,力图在学生搜集资料、汇总素材的过程中能达到学科资源育人的效果。最后通过分享会的形式,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
解析几何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另外,在研究解析几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比如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这样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依赖于解析几何的思想。该成果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时空信息的保障,也体现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 40 余年来的重要成就。同样,也可通过课本第 124 页例 4 的双曲线型冷却塔,让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知识对生产生活的强大指导作用。
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多科技成果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进而坚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决心,担负起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担。
要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达到循序渐进的思政育人效果。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将学生由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要根据学科知识点及所挖掘的课程思政切入点,按需选择教学方式及评价手段。比如以信息化引领课程思政的模式,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思考来实现情感共情和行为认同。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育人切入点,还要关注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正面引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才能在数学教学的课堂形式、内容、实践等各个方面发挥教师对于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
数学学科的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在课程内容、资源渗透、实施方式等处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将使思想价值的风向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更好地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数学教师的时代使命。总而言之,教师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力求达到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引领紧密结合,精神品质教育与科学人文素质培养密切融合,以贯彻党的基本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轨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