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孟子心读》的撰写动力也像《论语心读》一样,源于为中国教育寻找滋养灵魂的精神家园。孔孟儒家精神滋养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了影响世界两千多年的文明,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今天,面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困境而不知道出路在哪,很多人不由自主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贵在精神,而不在于形式和程序。儒学是中华民族的主动脉,其精神不在程朱理学,不在汉代经学,而在于先秦原生态的儒学。孟子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在于以民为本,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震古烁今,烛照中华,时至今日,依然鼓励我们前行。真实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深度发掘人民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正是撰写《孟子心读》的旨趣所在。

《孟子心读》适合全体华人,能够识字的中国人都可读也应该读,不读《孟子》的人生是遗憾的。《孟子》虽仍然是语录体,却是对《论语》的超越。很多对话独立成章,本身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论语》是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体选编的语录集,通过《论语》的文本,再现孔子的形象与思想,但毕竟是间接的,难免有些遗憾。《孟子》却由孟子亲自著录,随行的学生万章等只是学术助手,也许负责执笔,也许负责刻字,也许负责查阅资料等,这使得《孟子》一书保持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华和艺术精华。

《孟子心读》的主要创新点:一是弘扬民本思想。孟子思想最为前瞻、最为深邃、最为震撼的是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与民主制度之间,仅缺一部宪法,孟子对人民主体精神的自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源泉,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依据;孟子的民本思想仿佛是先哲为中华民族负重前行设置的第一盏航标灯。二是传扬心学萌芽。孟子儒学没有提心学的概念,却早就培育了心学萌芽。孟子提出的“四心说”就是宋明心学的萌芽,孟子提出的心性论,为宋明心学的创建奠定了基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其实,孟子思想中心学已经发芽并初成,只是没有被人认识和阐释。孟子是如何解释“知行合一”的呢?典型就是“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的案例:一个小孩将掉到井里,任何一个人看到了,无须提醒,都会不假思索立即伸出援手,这是什么?这是人心中慈悲天性在关键时候表现出的无须提醒的自觉,这就是良知与良能的知行合一。那么敢问为什么很多人连这种慈悲之心都没了?那是因为心被异化,心被放纵,心被蒙蔽。所以,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道德修养之道就是把被放弃、被放纵、被放浪的那颗心收回到心中的正位,守护本心本性,弘扬本心本性,就是做学问的正确方法。三是张扬美学风度。我的少年时代深受父亲的影响,《孟子》的篇章背诵得相对比较多,系统研究《孟子》已经二十余年,文笔文风深受孟子影响。宏大的视域、磅礴的气势、严密的逻辑、生动的描述、明快的语言等,都源于孟子的美学浸润。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我做了两件事:一是给每一章节加上小标题。小标题或截取关键词,或提纲挈领、钩玄提要,力求准确表达本章节的主旨。二是对有争议汉字做出训诂取舍。不同于汉代经学、宋代程朱理学、清代考据学,我选择返璞归真,回到先秦,回到孟子,依据孟子儒学本来面目和本源精神做了训诂取舍。

虽然研究《孟子》二十余年,撰写打磨《孟子心读》二十余年,但是学力局限,固陋在所难免。恳请诸位方家不吝赐教!

柳恩铭撰于广州弘仁书屋
2024年5月1日
DNxu2JyXodl/Pe8j+HhCYaOLnPCx2LoCsF3+i9OLC/jeZhQODCKqFBLJmjQT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