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快乐人生

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注】

①子:对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男子的尊称。《论语》是由孔门弟子编撰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文集,其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②学:不仅是知识学习,还包含了道德的学习。习:原本指鸟振翅,引申为实践。③说(yuè):同“悦”,愉快、高兴。④朋:同门。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引申为志同道合的人。⑤愠(yùn):恼怒,怨恨。⑥君子:有德者或有位者。此处指前者,即孔子理想中的人格高尚者。

【译】

孔子说:“学习并努力实践,不也很喜悦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切磋道德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读】

孔子儒家是伦理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理性特征;所以优先关注人生和人心。这一章置于《论语》卷首,绝非偶然。孔子儒学人生观:人生是快乐的。快乐人生取决于那些要素?孔子给出的答案非常简约:一是求真理;二是交朋友;三是做事业。

第一,求真理。怎样求真理?“学而时习之”,孔子的原意:学习并努力付诸实践。朱熹先生的解读:“学习并时时温习。”而我理解这里的“学”是阅读、听课、听讲、写作等认知活动的总和;“习”是鸟振翅,引申为“实践”;“学而时习之”是中国知行合一哲学的源头。

什么叫作知行合一?比如“慈爱”是人类族群的天赋智慧,如果一个人碰到一个婴儿即将爬到井里,他毫不犹豫伸手去救助,无须提醒,无须思考,出于本能反应,这种因慈悲而产生的救助行为,就是知行合一。比如“自强不息”,属于人类或其组织后天沉淀的理性智慧,如果认同则内心强大,付诸实践则愈挫愈奋,坚持坚守则从平凡走向卓越。比如自然科学等属于智性智慧,如果知行合一,就能创造奇迹;为什么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关键创新都完成在实验室呢?关键就在知行合一;知识本身是无法实现创新的,浇筑了生命情感之后,成为“道”的状态,才能创新,才能催生巨匠、能手、大家、大师。音乐等属于感性智慧,如果融入生命,熔铸灵魂,就能产生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海顿等;相反,如果音乐教育充满功利色彩,成为升学就业工具,虽然可以培养一流的演奏家,但培养不出一流的音乐家,问题就出在背离了知行合一。

孔子知行合一求真理的快乐人生观,与20世纪马斯洛的认知和审美的精神需要高度契合。大家都知道,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宿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五个层次的需要;但是,马斯洛在另外一本书里面提出了人基于精神层面的更多需要,那就是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求知,当然不是简单认知,不是简单记忆,不是简单刷题,而是一种融入身心和熔铸灵魂的知行合一,是一种生命本体的需要,一种内源的需要,是一种能够相伴一生的生命状态!

第二,交朋友。人是群居动物,交朋友自然非常必要,如何交朋友?孔子给出的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自远方来,交流道德、学问、技术、艺术,增进友谊,提升境界,当然快乐,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快乐。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十年不见,情义不减。真正的友谊基于道德共振,基于学术共鸣,基于价值共守,超越金钱,超越等级,超越世俗,超越时空,才是真朋友。有,好好珍惜!没有,又何必强求!

第三,做事业。“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世人不了解,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坚守初心,走自己的道路。这样怎么不是君子呢?面对人生的失败和蹉跌,怨天?天道酬勤,对谁都公平。怨地?地道厚德,对谁都包容。怨人?别人不是你生活的主角。守初心做事业,何其重要。为什么必须守初心做事业呢?按照自己的原初非功利性的兴趣选择自己毕生的事业,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矢志不渝,痴情不改,做好选择的某一项事业。人活一辈子,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出类拔萃就非常了不起!比如,乔布斯做出了苹果手机及其衍生产品,比尔·盖茨做出了windows系统及关联产品,马斯克做成了星链及关联产品,扎克伯格做成了脸书及关联产品,他们的人生都经历过“别人不了解,依然走自己道路”的蹉跌和执着,但都因为守初心做事业而充实且快乐!孔子因教育而名垂千古,王羲之因书法而流芳百世,贝多芬因为音乐而享誉全球,他们也都经历了“人不知而不愠”的孤独和坚持,但最终是成功的,他们的人生饱满而快乐!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不断变换方向,不断急功近利,最终往往以不可逆转的失败告终,能有快乐吗?

人生是快乐的,快乐的核心条件有三个:知行合一求真理,道义相期交朋友,恪守初心做事业!这样的人生充实而快乐!这就是孔子儒家基于实践理性的人生观! iOJqVcU1RDFiXWlP46sO0VUtMqnXwyRi9UAYdm2VLjU4V+p+QI1i4kS3eGRF/P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