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当中,当务之急是让教育回归本质追求,让教育把精神培养作为天职,然后才能依次解决其他问题。教育回归本质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用什么养护师生(国人)灵魂的问题。这需要重建信仰,需要重建价值,需要重建伦理,需要重建人文精神,简而言之,需要让国人找回宁静致远的心。
用什么养护师生(国人)的灵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深度访问过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中小学和18所大学,探索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依靠什么来养护师生的灵魂,他们普遍的做法是以通识教育来增进价值认同、文化认同。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历史,通过历史教育实现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国家凝聚力的形成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用什么养护师生(国人)的灵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于,我把目光转向先秦,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先秦儒家文化上。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几乎把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研究中国儒家文化元典《论语》,历时十年对《论语》做了几近全新的解读,《论语心读》第一版(2014年)与读者见面后,被读者赞誉为“一本拿起就不愿放下的《论语》”,一年数印,畅销长销。读者的深度认同,没有让我陶醉,却更加增强了我对本书深度加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添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继续加工、打磨、提升。今天,作为“四书心读”丛书一部分的新版《论语心读》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这一版《论语心读》与众不同在何处?
第一,《论语心读》倡导责任和担当。不是心灵鸡汤,不是劝人放下、放弃,不是劝人逃避、隐逸,不是劝人活得更空灵、更潇洒,而是提醒人活得更真实、更务实,倡导重建人之为人的责任和担当。倡导先秦原始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儒家思想,倡导悲天悯人,倡导家国情怀,倡导关心人、关心族群、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甚至能够给宇宙以道德的终极关怀!原始儒家思想中的慈悲情怀远胜于一般宗教所颂扬的博爱!
第二,《论语心读》倡导人本理念,倡导民本政治,倡导人文精神。宇宙众生,人是万物之灵长,人是最宝贵和最高贵的动物;得人心者成事业,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是世界人本思想的发源地,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初,中国先民已经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决定帝王存在的不是天帝,而是人民。中国最早的政治文集《尚书》中就有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意思是如果百姓都穷困,则上天赋予帝王的福禄就此终止。这是帝尧借“上天”的名义告诉帝舜,百姓的幸福才是帝王的权力根基。原始儒家人本思想于1593年经过利玛窦翻译,传到欧洲,对西方哲学家产生了广泛影响,并间接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向深度发展——很多西方学者如汤因比等对此深信不疑。
第三,《论语心读》倡导“以教为政”。教育就是政治,而且是最高尚的政治,因为教育能够改变人心,改变社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教育结构优劣、质量好坏,不是教育工作者自说自话的自我陶醉。我们还有理由对教育事业讳疾忌医吗?我们必须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论语心读》将还原孔子儒家的本来样子。
孔子儒家思想是伦理哲学,是每个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哲学,而绝不是统治者的专利!“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不属于孔子儒家,孔子儒家提倡的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担当和执着!孔子儒家绝不是绝对忠君思想的始作俑者,因为孔子周游列国14年从来都是主动“炒”国君的“鱿鱼”!孔子儒家倡导男女平等和自由恋爱!而不是“夫为妻纲”“男尊女卑”!
原始儒家所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担当、天下为公的理想、尚中贵和的思想、博爱泛众的情感、勤劳俭朴的传统、家庭中心的伦理、家国一体的取向、天人合一的智慧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丰富精神资源吗?原始儒家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有教无类的情怀、终身学习的思想、全面发展的课程、因材施教的方法、慎独正己的修身、积善成德的路径、君子人格的激励、知行合一的哲学等,不正是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发展最需要传承和最不可或缺的教育智慧吗?
学者似乎忌讳自我张扬,我反其道而行:一如刘文典对《庄子补正》的自信,拙著《论语心读》公开宣传自己的学术态度、学术思想,坚守独立的学术主张!学者似乎忌讳在学术中糅进感情,我反其道而行:一如梁启超在学术论文中燃烧生命的激情,拙著《论语心读》以生命的激情,让2000多年前的《论语》,鲜活,奔涌,燃烧——迸发出情怀、梦想、理想、信仰!学者似乎忌讳把自己卷进学术,我反其道而行:一如陈寅恪融生命入史学,拙著《论语心读》是心灵深处的火山,是生命激扬的清歌,是长歌当哭的呐喊,是抱石沉海的奉献!学者似乎忌讳以文学手法表达思想,我反其道而行:一如司马迁以文学开纪传体先河,拙著《论语心读》集我数十年学养,文思深厚、文笔典雅、文气磅礴、文辞优美!学者似乎忌讳学术文章的晓畅浅近,我反其道而行:一如毛泽东的语言风格,让深奥的哲理形象起来,让深刻的思想生动起来,让深涩的古文流畅起来,雅俗共赏!
不用讳言,拙著《论语心读》旨在呼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贵在传承精神,而不是形式和程式!从不讳言,拙著《论语心读》旨在呼唤回归和坚守原儒的人本理念、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从不讳言,拙著《论语心读》旨在呼唤重构伦理情怀,重建伦理价值,重树伦理信仰,呼唤每个生命追求永恒价值,向前,向上,向光明!从不讳言,拙著《论语心读》旨在呼唤教育回归精神活动的本真,呼唤教育回归有教无类的情怀,呼唤教育回归因材施教的取向,呼唤启动一场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改革!从不讳言,拙著《论语心读》旨在呼唤知识分子重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读书人的良知,需要读书人的责任,需要读书人的担当!
我坚持认为,《论语》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底色,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钢结构,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核心基因,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珍惜!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自己”,我深以为然。教育不能一步到位直接改变世界的结构,教育不能一步到位直接改变世界的贪婪、腐败、暴力,但是,教育却能改变自己,能改变人心。当人心都向善向上向光明的时候,这个世界还会缺少善良和阳光吗?
我有一个梦想:让《论语心读》走进课堂,让《论语心读》走进家庭,让《论语心读》养护心灵,让《论语心读》呼唤教育回归本真,让《论语心读》推动教育改革,让《论语心读》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柳恩铭撰于广州弘仁书屋
2024年3月25日